今天聽了北京朝陽區趙老師的課,我想起了我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的那節課。
由於不了解學情,由於沒有聽過其他老師的課,我,剛出校門的本不愛顯擺的我,竟然用英語講了起來。
由於不了解教學步驟,由於沒有和學生好好溝通,那一節課是真的沒有一點實效。也真是難為了那時的學生,難為了那時的聽課人,難為了那位和藹可親的教研員當然也難為了我。
現在才知道那是那麼糟糕的粉拳秀腿花架子課。想,現在想起來都難為情。
但那次上的那節課,竟得了好評。
事實上那時的我也懂得了一些如何導入,如何新授,如何提問,如何布置作業等等,但那都是紙上談兵得來的,真槍實火的硬仗我沒有經過一次。
那時的校長不懂英語,他對我的了解就來自教研員對我的評價。
幸運的是,那位和藹可親的教研員沒有過多地說我的不足,而是在非常糟糕的境況中生生地艱難地挑出了我許多優點。他的小小愛護之舉,激勵和鼓勵了我,在以後的施教生涯中沒有了壓力沒有了後顧之憂,慢慢地慢慢地形成了一套還不算成熟的方法。
有時一句話就可以成就別人,但有時一句話也可以詆毀一個人。
去年在一次評課活動中,同事講的是Section D,也就是每個話題的最後一部分,課本安排的就有一環節,讓學生複習前面三個部分的內容然後進行活動,同事就是按照這樣的安排進行的活動。最後在評課活動中,還是不了解學生課本編排體例的我,語出驚人,“最後複習的這一步是不是太那啥了,幸虧今天學的只是第一話題,如果學到最後一課,難道還讓學生複習前面這一本書的內容然後再活動嗎? 如果那樣,一節課的時間估計學生連翻頁都翻不過來,更不要說活動了。”
當然我的同事非常謙虛的他並沒有提出異議辯解,只是一個勁的點頭,下次我一定注意這個問題。
想想吧,如果他辯解“到最後一課也是這樣安排的複習前面三部分的內容,而不是複習整個課本而進行活動”,那我的洋相就出大了,因為覆水難收。
為是什麼時候知道我的錯誤呢?是在很久很久后。那次次學校組織我們幾位老師出測試卷進行周清檢測,我把學生的課本借了過來進行參考。在翻課本中我才知道我孤陋寡聞到天邊去了。
正如同事那沒有辯解出口的話,原來新的版本學生用書就是這樣一個話題一小結進行編排的。直到這時我才知道我錯評了同事。
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有地縫鑽到現在也已經晚了八百年了。
看樣子以後還得多積口德,那樣多為別人着想的同時事實上也是多為自己留了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