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歲月,漫漫人生路,生不逢時是表象,處世為官之道關鍵是一種懂得:懂得木秀於林風必吹之,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懂得人生好比一個舞台,如何成功演繹人生這台戲那是藝術!——題記
宋朝有一位文武雙全的人,名叫賀鑄,因一向仗義執言、不畏權貴,使朝廷要臣記恨在心,儘管才能出眾,卻總得不到提升,晚年,面對軟弱無能、即將亡國的宋王朝賀鑄只能憤而提筆寫下一首《水調歌頭》,鬱鬱而終。他到死都認為自己是生不逢時,空懷一腔報國志,壯志未酬身先死。然,如對賀鑄的生平事迹稍加推敲,不難看出,賀鑄的不成功的人生卻在於其慨然正氣、凜然於世,其真知灼見溢於言表,缺乏處世藝術之修鍊,導致懷才不遇。賀鑄的人生道路令人扼腕嘆息,他的曲折經歷卻可對今天的我們有借鑒之意義。正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出身貴胄,文武雙全。賀鑄何許人也?在浩如煙海的史冊中,在芸芸眾生的記憶里,他或許只是夜幕下的一朵曇花,他或許只是燦爛星空里的一顆流星,史書對他只是輕輕地一代而過,世人大多對其知之不多,然,這一位卻曾經在這個真實的世界上鮮活地走過,曾經在那個遙遠的年代里生動地馳騁過,他出身於宋仁宗時代的1052年的一個貴胄之家,族祖姑母是宋太祖的孝仁皇后,從他的七世祖賀景思到他的父親賀安世,共七世任朝廷武官,是一個以才顯武的軍人世家。這是如今的官二代、富二代所不能比擬的。優越的家庭使他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兼文武,12歲就成了遠近聞名的詩人。宋史稱他“博學強記,工語言,深婉麗密,如次組綉,猶長於度曲。”賀家尚武之風極盛,幾乎從賀鑄會走路時起,就開始了武藝的訓練,15歲時,弓弩、槍刀無不精熟,人稱他“儀觀甚偉,如羽人劍客”。
關心政事,抨擊時弊。身處貴胄之家,還娶了宋宗室趙克彰的女兒為妻,故,賀鑄十分關心宋朝社會的發展,加之他精於歷史,對宋朝執行的土地“不抑兼并”政策時有異議,常常在朋友中慷慨陳詞,談論治國治民的道理,慨談慶曆新政何以無法施行的原因。王安石變法的消息鼓舞過他,但他隻身到東京汴梁后結交了一幫武俠人士,也是豪氣不減,或行俠仗義、或吟詩作賦,是是非非議論朝政,從歷代興亡到宋代現狀,借古諷今,或褒或貶,不一而足。從熙寧八年,賀鑄被任為右班殿直(侍衛官),監太原工作,以武職開始了他仕途的坎坷一生。當金兵入侵,宋徽宗禪位到南方去避難時,74歲的賀鑄義憤填膺,但由於官位低微,人微言輕,請纓無路,遂寫下被時人稱之為“愛國之花”的一首《水調歌頭》辭世而去。
悠悠歲月,漫漫人生路,生不逢時是表象,處世為官之道關鍵是一種懂得:懂得木秀於林風必吹之,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懂得人生好比一個舞台,如何成功演繹人生這台戲那是藝術!不是由着你的性子天馬行空地就能唱好人生這台戲的。在人生這台戲里,每個人都是演員,那歷朝歷代、現世當代則都是舞台之背景,身為一台戲里的每一個人物都必須按照人生這個劇本說台詞、做動作、配合劇中的主角和其他角色,按照導演的指揮做戲,領悟戲的主旨,只有如此,你——才能發揮你之才幹,將人生這台戲演繹得有聲有色。那傳唱千古的諸葛亮,堪稱為人師表,他從不恃才亂說亂講,只有盡職盡責,在三國那樣動蕩的年代盡展才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之諸葛亮可以說是懂得人生之真諦者!
審時度勢,待時而發。人生處在什麼點上就該做與之相應的事,正所謂:“站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少說話多做事,低調一點,沒有壞處。俗話說得好“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翻開史書看一看,話說得太多的人,尤其是喜歡不分時間場合高談闊論的人、具有聰慧才華喜歡外露的人有幾人得以善終的?當下社會也是如此,講的是一種處世藝術,老百姓不是都在講“混社會”嗎?“混”字就是耐得住、忍得下、看得遠、承受得了,一個“混”字可謂一語道破了千百年來中國的潛規則!
有一種“禍”叫“禍從口出”,就算你是文武全才,如不潛心琢磨處世之道,一味地隨心所欲,口無遮攔,恃才傲世,高談闊論,以古諷今的,你之任性,你的命運可能就會不是你之所願,你的壯志就可能不會實現了,以賀鑄為鑒吧,也許你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