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金色的,尤其是農莊的田野、村舍與堂前屋后。除了金色還是金色,在陽光下金燦燦的讓人興奮。金色的玉米,金色的黃豆,金色的稻香,金色的被豐收所擠站的禾場。人的眼光是金色的,人的心裡也流溢着金色。
傍晚,當太陽還有些耀目之時,就已疏疏淡淡地趕往西山,忙碌的人們藉著這永生的燈籠,開始結束一天的農活,或準備收工,或仰望天空,嘆息着時光的匆忙。太陽漸漸隱入地平線時,月亮就明晃晃地閃着淡黃的光,在每天都是豐收的日子,那清朗的光暈讓人生出許多的遐想,而這遐想也拌着金色漸漸被月光掩抱。
六七十年代的農村少有現代化的電力照明,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往往還要藉著月光幹完一天的農活,大多是收揀分裝儲藏之類的,或是一家老少圍坐在一起,各自信口開河,東家長,西家短,趙家的傻子怕見丈母娘,張家的妮妮坐錯了轎。或通過逗趣、許願打發著時光,讓一天的疲勞在笑聲、嬉戲中漸失。
農村的月光尤其明亮,沒有光的污染,沒有霧霾的遮檔,空氣清新,流星也永衡,所以能見度極高,一望數千米,看得清行人的匆匆過往,看得到熒火的飛來舞去,甚至能看得到河塘波光與樹影的稀疏。
秋天的月光中,家家戶戶都會有打糍粑發出木棒戳打石舀的聲響。讓月光掩抱的靜悄額外清亮。糯米浸泡數天蒸熟后,乘熱倒在石碓窩裡,用木棒使勁拄動,攪拌成糊狀,達到又糯又棉的程度后,攤在案板做成圓餅,放在鍋里煎烤成黃色,清香可口,餘味無窮。
月光下,母親在閑下來后,會燒一鍋熱水,浸泡上艾葉,將一個個小孩拉到身邊用發著金綠色的艾水幫助孩子們搽洗周身,驅悔氣,防蚊叮,別一樣的開心。這當中,孩子們睜着大眼睛,什麼都新鮮,什麼都好奇,專註地聽她講故事,明事理。讓你幼小就知道了天宮裡有嫦娥,吳剛,還有玉黃大帝與王母娘娘,三十二孝,孟母三遷這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也是在那時的腦海里紮根發芽,受益非淺。
母親在月光下做了無數的農活,她講的故事也有無數籮筐,而我記憶最深的莫屬《守月花》了。
每年八月十五,一家人圍坐在門前,一直守到皓月西下,才入室就寢。如果你有幸能夠看到天門頓開,看到神仙鬧社的盛大場面,那一刻,就會有個白鬍子的神仙下凡,會滿足你的三個願望。或是見到天空張開一條大金口,月亮變成一個金光閃爍的金球,金光耀眼,出現的時間很短,幾秒鐘就銷聲匿跡了。那就是說守到了“月花”,但不是每個人都那麼的幸運,有福氣的人才能看到“月花”,沒有福氣的人,根本看不到。守“月花”的人不少,守到月下西山,有誰守到了“月花”,也沒人知曉,因為心中的月花是一個人心中永遠的秘密。
我兒時也常盼着能夠與神仙爺爺的相遇,可是,總堅持不到半夜,便會沉沉睡去。早晨起來,總有一番懊悔,常問母親是否見到了神仙爺爺,她總是笑而不答。
曲指數來,離開老家已三十多年,那房前水塘的清波與樹影時常在夢中的微風與金色的碰撞中搖曳,母親也離開我快十五年,她的慈祥與堅定也總在夢中與我對話,和我相聚,而今夜的月光顯得殘破不堪,沒有小時的明亮,也沒有那樣的清新。一個人茫然走在高樓林立的街道盡頭,不知道要去的地方,不知道要尋的方向,凄凄然走在月光下,聞不到吳剛的醇香,聽不到熒火的飛揚,但我漸漸悟出了母親心中的月花--子女的健康成長不就是母親心中最耀眼的月花嗎?!而我是否就是母親當年所期盼的月花呢?!
今夜月光燦爛,今夜天門頓開,今夜心裡流趟着思念的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