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暴雨過後的一個清晨,一切顯得那麼淡泊通透。空氣澄清得清明,茉莉花含水低着嬌羞,令人不禁想往,那透明花盞里的甘露該有多麼清甜。走在雨後的青石板上,尋找記憶中關於江南的字句,柔水清波,粉牆黛瓦,青竹綠芭蕉,填補關於江南的空白。
走進一間茶館,木質樓梯“咿呀”作響。青花瓷的茶盅,杯身寥寥勾勒幾枝纖竹,剔透得晶瑩,莫名地就被這樣一隻茶杯吸引,像要被帶回千年以前,看青花瓷絕世的素顏。崑曲纏綿細膩地迴響在耳邊,曲詞精緻委婉,不言曖昧,我卻從那女子含羞帶露的笑顏,輕掩玉面的蘭花指中,看到了一顆柔軟期待的心。那款款輕移的蓮步,令人不禁想起“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青澀美好。相比“奴面不如花面好”的嬌嗔,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竟讓人更加怦然心動。
關於遠方,關於未知,關於生命未曾見到過的地方,我都懷着一顆異常憧憬的心。那些是我心靈宣紙上的空白,我想用我的足跡代墨,揮灑濃墨重彩的一幅畫。
我詫異於江南的魅力,她讓我的思緒延伸到未知的領域。一度熱愛油畫,滿紙的色彩和線條,充分表現了作者創作的激情,生命如此飽滿,像一顆溢汁的紫葡萄,輕咬一口,便有無比滿足的滋潤。不曾理解中國文人為何如此惜墨如金,看《墨梅圖》,幾枝單調的梅,不見梅形,也沒法從中看出作者的心思,彷彿那些只是毫無生命力的墨跡。
再回首中國傳統舞台,沒有西方舞台生動的舞台背景,充分張揚和熱情的台詞,只有一張已然淡黃的幕布,但彷彿可以讓人看到黛色青山,小橋流水,彷彿可以承載千年的墨白。
猶記得“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在其旁的圖中尋覓,卻終不可見到詩人尋覓的酒家,那該是如何的古色古香,酒想四溢的一家小酒店啊!
空白的摺扇上,沒有筆試挺拔的字跡,沒有如詩如畫的山水墨色,但卻彷彿能從這扇子上看到雨落花前,花落苔蘚,明月下西樓,梧桐鎖深院的江南風情。如同給你一顆露珠,讓你去想像黎明的清新;給你一片嫩蕊,讓你去想像滿園的春色;那最美的便蘊藏在留白之中。
江南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