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散文欣賞>史榮東登泰山記(3)《三登泰山說“車輿”》

史榮東登泰山記(3)《三登泰山說“車輿”》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登泰山記(3)

  三登泰山說“車輿”

  史 榮 東

  石頭是地球的骨骼,也是人類重要的載體,大地現在仍是人類唯一生存之處,這種載體可以說以山為地球骨架的,所以說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之地,歷代帝王非常重視祭祀土地的,把社稷作為國之根本。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的半部文明史是刻在石頭上的。一把把鐵鎚和鑿子,在大地留下了人類文明的軌跡和往日崢嶸的風貌。石刻歷史悠久,它和華夏文明緊連在一起,早在5000多年前,就發現先人在紅山石頭上刻着各種符號,後人稱為岩畫,是不是先祖的文字,還有待專家們進一步研究。不管是不是文字,但可以說明石刻有着久遠而璀璨的歷史。石刻對中國青銅器銘文鐫刻形成有着深刻的影響。我國的石刻藝術源遠流長,在安陽殷商遺址出土的石俑、石獸、石刻,雖然,意、形不同,然而,可以看出古人當時追求的是神似、古樸、生動、可愛的風格,從中可以了解到3000多年前,我們祖先的審美情趣。

  秦漢時代,各種石刻藝術層出不窮。先秦就有以陵墓雕塑為主的石網,西漢霍去病墓前的石獸組雕,氣勢宏大展現了駿馬的神武的“馬踏匈奴”鮮明主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自印度傳人中國,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精神狀態。為弘揚佛教教義,膜拜釋宗、頌揚佛法的石窟藝術風行於華夏,幾乎成了雕塑的全部內容,並反過來促進了石刻藝術的空前繁榮。釋迦牟尼、菩薩、羅漢、金剛、神王、力士、迪什、阿難、飛天等成了藝術殿堂的主體,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無數的摩崖石像,連綴成一部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從先秦雕刻的大篆,到三江匯合處的樂山大佛,從敦煌千佛洞的飛天,到北京故宮太和殿前的巨大蟠龍石雕,無不閃耀着中華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智慧的光輝。

  在進景區時,我們首先看到雕着盤龍的十二根石柱,氣勢煌煌立於眼前——這是代表自秦始皇以後十二位皇帝曾到泰山封禪的紀證。行走不久便到了刻着“二蟲”的石刻,我看了許久不知其意,回滬后我查閱很多資料,方知“二蟲”石刻是劉廷桂題的“風月無邊”,在鐫刻時他發現乾隆在下江南時也題過“風月無邊”,犯了皇家大忌,於是,他靈機一動去掉了邊框,所以剩下了“二蟲”兩字。泰山題字大多鐫刻在懸崖峭壁上,更顯氣度不凡,如:“登高必自”題字古樸,充滿哲理。“氣通帝座”靈氣閃爍,帝星相通。“五嶽獨尊”霸氣震天,氣呑十方。“置身霄漢”鷹鷲難飛,氣勢凌空。“雄峙天東”雄渾峙立,展臂挽天。“拔地通天”峻極挽日,威撼川穀。《紀泰山銘碑》堂皇富麗,俊逸洒脫。南天門的楹聯,“天門一長嘯,萬里雄風來”氣態磅礴,胸攬萬象。還有毛澤東主席手書《沁園春·雪》石刻,大氣奔放,袖卷玉宇。從南天門到玉皇頂,是聚泰山萬千氣象,集泰山精華之處;是中國文化、自然文化集大成之地;是儒、佛、道薈萃之地;也是世界文化、自然文化集大成之地。玉皇頂上“惟天在上”,使人如入天庭,仙氣撲面。漢武帝所立的無字碑,雖無一字,卻表示着一代帝王功跡難書的意境。泰山石刻也有另類、怪異之處,如有一幅石刻,雕刻的是男上女下的“天地媾合”圖案,它是否在說明“媾合之歡”是天地之本?石頭的光芒,閃耀在中國人民的精神之中,也昂揚在中國人民奮鬥的血肉之中。就拿中國四大名著來講,也是石頭折射出的金燦燦光華:《西遊記》是石頭的靈通;《紅樓夢》是石頭的靈性;《三國演義》是石頭的智謀;而《水滸》卻是石頭的豪邁。泰山假如沒有石刻,只能是山東一座氣勢雄壯的山,當然不可能成為五嶽之尊,中國眾山之首,也不可能成為第一個被世界認可的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

  泰山石刻幾乎囊括了中國石刻所有品種,起於2000多年前,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公元前219年與公元前209年秦始皇與秦二世時所刻的兩塊碑,刻辭都是李斯所書,是中國古代石刻中的奇葩。中國石刻如果用“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來形容,一點不過分,而泰山的石刻卻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泰山歷代刻石2500餘處,堪稱中國書法第一山!著名的有:秦統一封泰山李斯碑、漢武帝大一統無字碑、漢武帝登泰山碑、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唐高宗武則天封泰山鴛鴦碑、唐玄宗唐朝頂峰封泰山紀泰山銘碑、大觀峰碑、顏真卿碑刻、宋宣和碑,金、元、明,以及清康熙八次登泰山碑刻、乾隆11次登泰山留下多處泰山石刻。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摩陀石刻,是現存中國最大最古的摩崖金剛經石刻,刻在天然的2600平方米的石屏之上。泰山石刻的種類繁多,從細目上分不下30餘種。但從形制上分,大致可分為石碣、石闕、碑刻、摩崖碑刻、墓誌、經幢、造像記及石造像、畫像石和題名題詩題記等9種。

  中國的文字,不僅僅是表達語言的符號和文字的用意、用法,在書寫中有着獨特的風貌——中國書法。泰山石刻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秦石刻書法嚴謹渾厚,平穩端寧;字形公正勻稱,修長宛轉;線條圓健似鐵,愈圓愈方;結構左右對稱,橫平豎直,外拙內巧,疏密適宜。元赫經贊道:“拳如釵股直如筋,曲鐵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勁益飛動,回視諸家肥更痴。”魯迅認為秦泰山刻石“質而能壯,實漢晉碑銘所從出也”。

  人類的文明史也可以說是石頭的文明史,人類文明創造了石頭璀璨的同時,也創造了人類的燦爛光輝的文明。人與動物不同之處,人會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並有着獨自的創造力,動物則不能。人最初以石為工具,發展到鑽燧取火,發展到在石頭上刻畫各種標識、各種意向,發展到在石頭中提取人們需要的東西。現代社會的高樓大廈、橋樑道路、生活物品中有多少不是石頭的筋骨皮肉,何處不閃爍出石頭的光澤?有人說,此話謬也!我曰:此話一點不謬。試問,哪座高樓大廈、橋樑道路,有多少生活用品能離開開採出來的礦石,有多少能離開從礦石煉出來的各種原材料?中國是這樣,外國是這樣,世界也是這樣。中國人喜歡在石頭上表現自己,亞洲人喜歡在石頭上表現自己,歐洲人喜歡在石頭上表現自己,美洲人喜歡在石頭上表現自己,非洲人也喜歡在石頭上表現自己,所以,人們往往善於在石頭上表現情感。我在游威尼斯時寫的《飄然如雲》中說:“歐洲人把自己燦爛智慧鐫刻在石上,使石頭閃爍出耀眼光芒,照亮了世界文化藝術殿堂。在歐洲,有不少像聖馬可大教堂,如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佛羅倫薩的花之聖母大教堂、以及法國的盧浮宮、凱旋門,《維納斯》、《地獄之門》、《大衛像》、《雅典娜像》等等,這些都是人類燦爛的光輝。石刻不但表示向蒼穹、向大地,也是人類向自己表示氣吞大宇,力撼五洲的軒昂鬥志,而且還以人類卓絕的大智大慧,弘揚人世間的大美大愛。希臘建築、希臘雕塑,古羅馬建築、古羅馬雕塑,埃及金字塔,埃及獅身人面像,中國萬里長城、泰山石刻等等無不顯示人類的榮耀!

  泰山石刻代表什麼精神?泰山雖然是上蒼之賜,大自然造化,然而,卻是華夏民族的壯舉,遍山沖融的石刻,就是彰顯中華精神的標記。中國人是敬天的,

  但也非常重視腳下的大地,她是人的生存根本。不但要天人合一,而且,更要做到天、地、人三者合一。只有天、地、人,三者合一,人才有美好的生活。“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少產”觀念,是會得到大地無情的報復,所以歷代統制者十分注重祭祀大地的,當然,老百姓向來把土地作為他們自己的命根子。

  一塊最好的石頭,如果不雕琢的話成不了大器,每個成功作品都在取與舍的雕琢之中。我以為,智者,是為了謀取,小智者小謀取,大智者大謀取。慧者,取捨得當,進退循序,當取則取,當舍則舍。《淮南子·原道訓》上說:“以地為輿,則無不載也。”我以為,古人的以地為“車輿”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哲理,大地作為“車輿”承載着人類,那人類怎樣對待這輛“車輿”呢?這是值得反思的大問題!

  一、人類的不斷爭鬥,給“車輿”造成了極其重大的損害,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它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那是人類多麼重大的劫難哪!據說,當今核大國擁有的核武器,可以毀滅地球好幾次,這是多麼驚心動魄的事!

  二、人類過度地開發,也與戰爭一樣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地球忽熱忽冷,氣候反常,自然災害越來越頻繁發生,這難道不是人的過度開發造成的?美國在當今稱得最為發達國家,“卡特里拉”來了,竟二萬多人在颶風暴雨中喪生,經濟損失無法估計,究其原因,還不是太平洋水溫升高使颶風驟增而造成的?上蒼創造了人類,而人類又為自己做些什麼呢?是為載自己的“車輿”拆車毀“輿”,還是保車護“輿”呢?尤其希望哪些手握生殺大權的人們,不能為了自己稱王稱霸而毀壞承載人類的“車輿”!人為鬼蜮心成災,讓我們以行動關注與維護賴以生存的載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