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潮州給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
第一次到潮州是與幾個同事出差公幹,沿深汕高速一路直奔,自駕車的感覺真是舒服極了,然後在城建不錯的汕頭街道穿城而過,然後就走上了“歪歪扭扭”的潮汕公路。因為是傍晚的緣故,進城后只見窄窄的街道,破舊的房子,昏暗的街燈(當然不能與紐約比,是與中山比)和看不清面孔,與稀落的汽車、三輪車擠在一起涌動的人群。整個城市就好象攪動在渾濁的泥漿裡面,潮濕、粘稠。在一個也不破舊,也不鮮亮的叫老乾中心的地方,匆匆完成工作后,匆匆的逃離了這個地方。
感覺嘛,嘴裡沒說,心裡嘀咕着:怎麼那麼窄的街道,跟珠江三角洲差距太大了!
第二次來極不情願。因為工作的關係,我不得不在幾百公裡外的地方坐上破爛的汽車,迷迷糊糊半夜三更抵達潮州。這次是走揭陽,揭陽潮州間路更見的差,一路上搖搖晃晃,顛上倒下,黑咕隆咚的中進入潮州后,方才眼前一亮,感覺比想象的好點——潮州街道也有點新嘛!
慢慢地,隨着時間的推移,在與同事穿街走巷幾次后,我發現:好象是喜歡上了她。
我不知道潮州緊鄰着韓江。
星期天與同事散步,沿着小街小巷左拐右拐,走出一道城門后,眼前突然一片清山綠水,潮州原來這麼漂亮。
一條如黛的河從遠處彎彎飄來,又緩緩飄向遠處。河上浮着幾葉船,悠閑地上下突突遊動,沒有了長江和珠江的嘈雜,連回蕩在江面的馬達聲,原來也是這麼美好。河對岸的清山錯落有致地擺放在韓江邊。近旁的草地和鮮花襯着秀氣的古城牆,怎麼看都是一幅愜意的圖畫。對我這樣一個身處異鄉的人來說,不禁會與遠方土地上那幾座城牆相比——依偎着韓江的潮州城,顯然是秀氣多了。
披着冬日燦爛的陽光,迎着撲面的“韓”風(時值一月份),我深深地呼了幾口氣,暖洋洋的。不禁有點恍惚,這是冬天嗎?
時間久了,原先不屑的細小街道慢慢在眼中美了起來,平生了些許久違的親切和人情。走在其間,童年d的時光有又流回自己身上,怎麼這麼熟悉?昨天彷彿自己才在這裡穿來穿去,繞着大人和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着捉迷藏。
不知道為什麼要呆在上海、廣州?被高樓扭曲的天空,凝固了的汽車,滿街疙里疙瘩擠得扁扁的人……
潮州人閑散的自由自在。
生活在進行着。小騎樓下有些年代的老字號胡榮泉,做着幾十年或許幾百年的生意,人流不多,但總不乏有人光顧,聽說遠離故土的華僑,一回來總要去買些家鄉的糕點解解讒,數年的鄉愁瞬間煙消雲散。老街太平路上許多家在別處已經少見了的老理髮店、老理髮師、老理髮椅和老理髮剃刀,完全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架勢,躺在上面刮臉,感覺直想睡覺。
潮州人一臉的樸實,沒有大城市人普遍的拒人千里式表情,雖然與外地人有時候存在因為互不了解對方語義而發生的溝通困難,但總比當面讓人家當你人間蒸發好很多。街對面賣面和“果”條(就是珠江三角洲的河粉)的小夥子在每天去吃早餐的時候,總是敦厚的微笑。因為第一次去吃告訴他不要味精,結果以後每次去,就再也沒有放味精,老婆不知道要放味精,他就急急忙忙喊起來:這個人不要味精。
潮州的老城有許多書店,散落在曲曲彎彎的小街上。書店一般門面不大,二三十平米,碼放着許多已經不太乾淨的“舊書”。可能數量過多的緣故,每個書店光顧的顧客並不多,但店主大都一付悠然自得的樣子。不管怎麼說,總是給潮州城增加了幾分優雅。
眼中的潮州在一天天的變,變的自己慢慢喜歡起來。
看來人不能輕易對事情下結論,不然會誤導自己,也會誤導別人。潮州也有貼着瓷磚的建築(聽說現在刷塗料才時代,呵呵!),也有不錯的廣場和城市建築……
其實人經常被誤導所左右,有人去過香港后看到棚戶區,回來講,香港也就跟我們村差不多,車多而已,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