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如夢,似故園;香溪入夢,頗思故園……
(一)
初識香溪,是十餘年之前,頂着盛寵的名號,把小城滋養的柔美、瀲灧,自己卻清修在城郭邊緣。
考場落寞,前行的步伐停滯在安康,見慣了青山綠水的眼,難以馴服鬧市的噪雜,終日聊賴,友人提議“逛逛香溪吧”。仲秋,捋着晨露去香溪,尚未及親近,無邊無際的綠便鋪天蓋地襲來,薄霧潤清秋,煙翠梳凝眉,三天門、純陽洞、鏡兒湖……更是目不暇接,穿梭在連綿的的山嶺、溝壑,笑聲漸次明朗,愜意悄然入駐心房,直至倦鳥歸林,扯一片夕陽,卷裹起久違的快樂,折返校園的方向。
秋後,有冬的莽蒼,春的嬌嫩,夏的艷麗,風情各異,主色調卻唯有綠色,白、紅、黃各色點綴其間,濃淡相宜,此起彼落,任由季候隨意塗抹,或潑墨天成,或精描細畫,佐以幽幽的靜寂和靈動的傳說,任何哀愁在這裡都會消融,任何快樂在這裡都更加純凈,置身其間,宛如遊子之於故鄉,卑微如塵,親如家人,你不由地想宣洩、想發狂,尚未開口,一抹溫情的綠和靜,卻“倏-----”地瀰漫在悸動的心間,直至煩憂避退,風輕雲淡。山水無言,牽絆於無形,一種類似家園的依戀,在不覺間已根植心田。
時隔數年,父母遷居安康,因素喜太極山水、故園風物,村野香溪成了家人新愛。漫步在無邊翠色之間,父母康健,小妹乖覺,白髮的奶奶在左,蹣跚的稚子在右,“扶杖過溪臨絕壁,石橋空聽水潺潺”,循着女兒雀躍的身影,走走停停,薜蘿繞藤花逐香風,鶯歌凌空溪映嬌容,走過水村山郭,白牆黛瓦下雞犬相嬉、蒙童插柳,幾個綠油油的小南瓜從菜園裡溜出來,懶懶地小憩在車道邊,阿婆站在坎上喊:“喜歡吧,那就摘一個拿去。”媽媽說:“真是厚道,跟咱們老家麻坪一個樣。”自此,更喜,常往。
(二)
聽聞景區內繁華頻增,我們卻依然喜歡徜徉在恢宏的大門之外,景隨步移,野趣渾然。
來往的次數多了,享受大自然的同時,發展變化帶來的欣喜也積澱於心。道路寬了,遊人多了,起初是汽車當道,近年來自行車也舉旗成隊,層層疊疊的綠,爭分奪秒地傳輸着清新和快樂,新修的人行棧道,古風古韻,與綠海相溶,沿香溪大道向南,懸空穿過三天門直達景區,綿延千餘米,人車分離,晨昏之際,奼紫嫣紅,白髮翁媼,絡繹不絕,只迎面一個和善的眉眼,轉拐一個謙恭的側身,同行的便又多了幾人。
山間阡陌縱橫,路路相通,寬闊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濘小道,峰轉路彎,間或幾棟小樓俏皮地閃現,檐下成串的玉米穗黃燦燦,院外火棘圍成的籬笆紅艷艷,陽光下最閃耀的是什麼?門楣處“十好家庭”金星閃閃,樓頂上太陽能昂首向天,板栗、核桃撒着歡兒扎堆在昔日的良田,雪白的梔子團團如玉盛開在菜園邊,細一看,卻原是絲絹綰成團,小姑娘蹭着腳上的泥,仰臉兒笑問:“喜歡嗎,昨兒個才開的鮮花兒,賣給你,七朵才一塊錢。”
沉醉不知歸路,信步又遇另一番風景,酒旗烈烈,笑語歡歌,鎮坪菜館、紫陽人家比肩而立,轉身,漢陰的招牌又展笑顏,你正思量往那一家去,斟茶的石泉妹子已經手腳麻利地拉開了藤椅,不由地落座閑話家常,鎮坪的炒臘肉、石泉的烤魚、紫陽的蒸盆子、漢陰的米酒,還有旬陽的八大件,各地美食在這裡彙集,直饞的你邁不開步子,乖乖地菜譜上再划幾下,離開時還特意回頭瞅瞅招牌上的訂餐電話。
香團刺香飄七里,“花隨水轉,水播花香,香味遠揚”,香溪的名字隨之撒播四方,然而,我所感知的卻比花香更濃,行走在香溪,有故鄉的杜鵑、香樟、刺玫、合歡,有神似故鄉的新貌,道路寬闊、民居靚麗、產業興旺、鄉親康樂,你驚異,你欣喜,酒不醉人人自醉,一醉跌落鄉夢裡,誤認他鄉是故鄉,心因此而貼近,在這距鬧市咫尺的幽靜之地,把一切浮躁、虛華擯棄,來於土歸於塵,謙卑如群山裡的一片葉、一朵花,還原一個懵懂的孩子、一個質樸的青年,而清麗的香溪呢,也誠如心中故園,任你艱難困苦還是風生水起,他兀自頜首淺笑、深情款款。
來香溪吧,縱然錯過了七里香的花期,你也會像我一樣,迷失在這淡淡的溫情里,沉沉醉去,樂認香溪做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