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社,京杭運河從這裡穿過,水清澈略帶綠色,堤上長滿了青草,兩岸楊柳依依,真的好美!洛社大橋高高的橫跨在大運河上。有些河段顯窄、水淺、或是堤岸高於兩岸平地,而只能通行小木船。重要的河段拓寬挖深了就有拖船過,船兒擺成長長的一串,就像“一”字形。那兒有個開利寺,據說王羲之在此生活過。巨幅宣傳畫上說距洛社不遠的太湖有三國、水滸城等,本來打算去遊覽一番,因朋友匆忙,沒能成行。洛社鎮地勢平坦、水鄉澤國、經濟好、交通便利,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古運河。
記得唐代詩人皮日休的《汴河懷古》這樣寫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龍舟水殿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這個我同意,單就運河的工程和價值來說,的確可以與大禹治水相媲美。假如隋煬帝開鑿運河,顯得更有計劃、不那麼急於求成,更加人道、人性化一些,運河的開鑿應該是他一個大大的政績。只可惜,由於他的殘暴,這似乎反倒成了他勞民傷財的一個佐證。當然,這是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了。
洛社,在無錫近郊,那兒真的是人美、水美、風物美。朋友的熱情細緻周到,附近居民的仁義厚道,怎不讓人心裡如沐春風、暖意融融呢!在好像普遍缺乏誠信、人情薄如紙的時候,怎不叫人感激萬分呢!不勝感慨之餘,吟得幾個詠運河的句子:“楊花飄墜逐水波,綻放青春古運河。堤上青青水碧碧,岸柳橫斜葉新綠。枝頭雀鳥猶亂鳴,樹下姑娘自洗衣。青石板上巧手刷,水邊清淺褲管齊。遠遠傳來汽笛聲,長長拖船成字一。漸行漸近漸遠去,悠悠春水盪漣漪。浣衣歸來逛開利,亭上觀鵝念羲之。滬寧線上伊洛社,夢裡水鄉太湖西。”籍此以紀念曾經的運河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