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寫景散文>美樹成景(原創)

美樹成景(原創)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在我看來,每一棵樹都有其獨到的美,因而也就成了獨到的景。

  一

  你登過泰山嗎?登過泰山的人對“迎客松”都會有極深的印象。泰山“迎客松”位於中天門以上的雲步橋西側,生長於高高的的懸崖上。千百年來,它背靠陡峭高山,根抓裸露岩石,傾身伸臂,迎候着慕名而來的遊客。遊人紛紛在樹前取景拍照,留下珍貴的紀念。

  “迎客松”是泰山最著名的景觀之一,以其獨特的身姿著稱於世,是泰山風景名勝區的標誌性名松,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光泰山有“迎客松”,黃山也有。不光名山有,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座山,只要有棵松樹站立在山口,它就是“迎客松”了。一棵普通的樹被人們賦予迎客的使命,它也就有了特別的神韻,因而看上去也就有了特別的美。

  是啊,美樹成景。

  二

  童年,我們屯子的南邊有棵高大的楊樹,楊樹上有個喜鵲窩。每年的夏季,那棵茂盛的楊樹就會淹沒在周圍的綠色里,或者是我們徜徉在綠色里而忽視了它的挺拔和聳立。而在秋後到春季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常常一個人望着這棵大樹發獃。東北冷的早,當我在房前曬太陽的時候,它早已抖落一身的葉片,孤伶伶得站在那裡跟我對視。我有兩個夥伴,一個是厲害的看家護院的狗,被鐵鏈拴住;一個是老實厚道的毛驢,平時只在草墩邊悶頭吃草,見我出來就會走來陪我玩,即使是晚上出來上茅房,它也會過來親昵地蹭蹭我。村前的大樹也不寂寞,樹上的喜鵲不等我們睜眼就開始嘰嘰喳喳地叫,不管有沒有喜事。傍晚還有成群的老鴰在那片“呱呱”地叫,晚上大概就在樹上棲息了。

  從我記事起,我就知道我們原本不屬於這片土地,是飢餓把父母驅趕到這裡來的。這裡的人民以博愛之心接納了他們,我們這個家才得以生存,我才得以出生。我們有屬於自己的故鄉,那裡還有我的奶奶,姥姥和更多的親人。常見母親望着那棵大樹默默地流淚,我知道,那是母親想家了,想娘了……

  童年不知想家念親的苦,只是看着母親的淚,自己傻傻地猜:故鄉是不是也有一棵一樣的大楊樹?大楊樹上是不是也有一個喜鵲窩?

  這棵有喜鵲窩的大樹,成了搖曳在我童年的風景。

  三

  少年時代,刺槐是種植最多的樹,家家戶戶院子里栽着,路邊溝沿長着,田間地頭種着。每年初夏槐花開的時節,河壩、溝沿都成了雪嶺,田間路旁處處雪山。剜菜回來,遠望村子,村子彷彿淹沒在一片雲海里。那濃郁的花香,那紛飛的蝴蝶,裝扮了我少年時代對故鄉的記憶。

  我家院子里有很多樹,大多是刺槐,一棵梧桐,後來哥哥還栽了兩棵榆樹。刺槐十幾年就能成材,後來蓋房的時候就用上了。那棵梧桐則一直陪伴我們二十多年,從小孩胳膊粗的小樹長成盆口粗的的大樹,樹冠最大的時候能遮擋小半個院子,兩間房的房頂。每年梧桐花開,院子里半個天都是紫花;夏天,枝繁葉茂的桐樹下是納涼的最佳去處,午後,娘就會在桐樹下搓麻線,衲鞋底。黃昏,一家人就在桐樹下邊吃飯邊說著一天的事情。

  梧桐是吉祥樹啊,俗話說:“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鳳凰是沒有見到,但樹上也真的長出了一叢像鳥窩的小枝,母親說那就是傳說中的“鳳凰窩”,梧桐長出“鳳凰窩”喜事也就不遠了——果然,不久兩個哥哥就相繼有人上門提親,又相繼訂婚。正是日子最難的時候,有不嫌家窮而願意嫁的,不能不說是喜事。

  一直到我大學畢業的那年吧,大哥結婚後早就另立門戶了,二哥工作后也在外地結婚了,姐姐也到了出嫁的年齡,只是為了讓我上學安心而一再推遲婚期。蒼老的梧桐樹經歷了20多年的風霜雪雨,終於枝枯葉稀,花開時節也只見稀稀拉拉的不多的桐花開放。

  我們大了,父母不年輕了,梧桐樹也老了……

  這棵梧桐樹成為深深印我我記憶里的少年時代最重要的風景。

  四

  讀大學的時候,校園是泉城有名的“花園式庭院”,這個美麗的校園成為我們終生的驕傲。漫步在林蔭道、花叢中讀書、背詩,對人的性情也是一種陶冶。

  閑暇時,我常常望着高大的法桐發獃。那些高高低低的茂密的枝葉,使得道路如一條長長的走廊,即使是最炎熱的日子,走在林蔭道上也感覺有絲絲涼意。那些樹葉有的身居樹頂,站在高處,在風中招搖;有的卻長在底層,默默地遮擋着上面沒能擋住的光,看不出艷羨,看不出怨恨。

  於是我懂了,這世界本來各有各的位置,身居高位其實沒什麼好招搖的;身在低處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為大樹盡着一份力也就是了。缺少那個位置的樹葉,大樹都是不完美、不健全的。有了身居高處的葉,也有了身居低處的葉,大樹才成為風景。

  五

  在魯北平原北部靠近大海的地方,因為鹽鹼化嚴重,樹是稀罕物。在野外,你最常見的樹就是生命力最強的柳樹。他們種子不知從何而來,更不知是何時而來,只要是有一隅立足,它就會生根、發芽,直至長成一株珠小苗、一棵棵大樹。當年孤東油田會戰的時候,有一棵孤獨的柳樹曾經成為重要的地理坐標,前去會戰的人們只要遠遠望見了這棵柳樹,就知道目的地快到了——時至今日,“孤東一棵樹”依然是當地重要的旅遊資源。

  在黃河入海口,有一片著名的天然柳林,那是一些散布在蘆葦叢里的柳蓬籠。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片天然柳林年年增新綠,歲歲添新顏,已經成為風景區重要的景觀。這些矮小的柳蓬籠,甚至連長成樹的機會都沒有——完全是孤獨地生,寂寞地長,沒有人關注,沒有人呵護。冬天,它們最後落葉;春天,它們又最早發芽——總是把最多的綠意帶給大地,總是把最久的笑臉留給人們——它們卑微卻頑強,它們瘦小卻堅韌,像極了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們。

  這些普通的樹,即使再卑微,它也是一道不可替換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