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年雷峰塔倒掉,大大快慰了不少世人。因那有情有義的白娘子獲救了。而我的象牙塔倒掉,卻只有一個躲在書屋裡傷泣。
記得初上學堂,咿呀學語,凡一音一字莫不認真學來。當取了試卷,因差零點五分便及格而大後悔一場,卻又較同伴多零點五分竟欣然若狂。後來考中、高中、大學。便是那零點五分,結果竟有天壤之別。那零點五分是真刀真槍拚的,可毫無一絲水分,能矇混過關。只是美術、體育等才用“甲乙丙”或“優良”劃分。而現今自小學及高中莫不以甲乙丙、優良來劃成績,倒叫天下父母丈二金剛摸不着腦。甲亦分幾等,良亦有幾等,怎樣判斷兒女的學業狀況,極為大傷腦神。
當開始學到名人名家的文章時,那些優美精彩的片斷莫不花費精力牢記心中,至今也忘卻不了。關於生僻字亦多寫默記。那時讀書的氛圍真好,同學們皆拿了書到校後山丘上早讀,綠茵茵的茶地間點滿了疏疏落落的白的、紅的、黃的人影,讀書聲琅琅,與飛鳥廻轉於藍天。又因多寫多練,同學們的鋼筆字大多雋秀飄逸,亦不乏剛勁有力,筆勢賁張,均若一幅幅書法帖兒。離校后,鴻雁傳書,看到那些熟悉的字跡猶激動不己。也不知何時,電腦、鍵盤、鼠標代替了所有。大腦中不須多少東西,凡電腦里俱可收索到;也不必為字拙而羞愧,電腦里骨金籀篆楷行草任選。倒顯得我們食古不化了。
讀古人的詩或詞,總有一種莫名的喜悅,一字一詞均有大意,章法精密,修辭紛呈。皆能感受作者那顆玲瓏剔透的心。既便古散文,二字趣,四字化景,七字生境。行文流言,顧盼生輝,層層疊翠,妙不可言。而讀目下之詩詞,堆砌藻飾,讀畢意象雜沓,不知其所云。行言或有百行,托典或有數,而讀者觀畢既忘,恐怕過幾日,連作者自己都記不起寫了些什麼。而為散文,隨性而書;中心支離,語法混沌,莫說章法了。望之生厭則不欲讀,無論細品了。——大約孤陋寡言,頗近一家之言吧。
我讀書,上起神話,下迄近代詩詞小說,中貫【二十五史】及諸史,讀之無不抃舞自喜,心生崇敬。而至賈平凹后,再也少去書店了。後來出個余秋雨,卻又被罵得體無完膚。這世道,讀書的姿態完全殊於昔昔了。
我少時曾結了一個文友,在小鎮燒開水爐謀生,一邊向爐膛里添鋸木屑,一邊捧着書在讀。後來他發表一篇短小說,獲到四十多元的稿酬。託人捎信邀齊了我們幾個文友,大吃一頓。我們的眼裡均流露着崇拜的目光,稱他早該投稿了。他說寫出來的東西,不僅給自己看,更是給別人看,若是草成,豈不叫有學問的笑話。而現在的大多人不須讀了多少書,但凡識得幾個字,也不須多少認真的態度,興手可塗鴉,有的是可以收錄的網站。文以載道的神聖職責竟如此遭褻瀆。( : )
我曾經想寫下一首所謂的詩,卻沒詩的韻味,便作罷,卻恰好可以錄在此:黑暗的魅影/紛紛翻過紅磚碧瓦/闖入聖的宮殿/推倒欹器/砸碎供案,開始調戲文字/強暴語言/角滴着望的涎。
我的象牙塔倒掉了,而我又將怎樣從廢墟上重建新的象牙塔,心裡才能得以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