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抒情散文>故鄉的路

故鄉的路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安仁由子

  故鄉,魂牽夢繞的家園,無論走到哪裡,思緒老是定格在遠逝的祖先墳墓和健在的父母。蜿蜒的泥土路,縱橫交錯的阡陌叫思緒飛揚。祖輩們的足跡全印在一座座墳墓里,讓紙錢冥燭異樣生輝。父輩們赤腳扛犁牽牛,行走在阡陌與泥土路的身影揮之不去。年年歲歲,千里迢迢,磕磕絆絆,故鄉的路牽引着靈魂,悠悠蕩蕩,展展轉轉,踏上泥土路,走向青草一枯一榮的祖墳,燃起柱柱蠟光,點上根根青香,看到縷縷青煙,心才踏實。佇立在房前的阡陌上,依偎在古老的木門旁,佝僂的父母才精神抖擻,笑逐顏開。

  前些年回故鄉,客車只通到區所在地,要走40多里路才能到老家。沿途走,兒時趕區所在地場賣蓑草的情景浮現在腦海里。

  在老家的山上生長着一叢叢,綠綠的,葉子比粉絲還細的蓑草。干蓑草可以做草鞋的穿線、耳綁、栓繩。到了秋天,上山扯蓑草。為了讓蓑草曬得起成率,不用鐮刀割,而是用手扯,連同長在泥土裡的白頭根同葉子一塊扯出來。一雙小手被牢牢長在泥土裡的蓑草,拉割起條條紫印。右手紫印多了不能用力扯了,換成左手扯。左手受不了,用蓑草包着雙手,再合抱着扯。每年,山上的蓑草都會被扯盡扯光,生長在懸崖上的蓑草也逃脫不了被扯掉的命運。蓑草晒乾后,隨時都可以拿去賣,二、三分錢一斤,換點零花錢,補貼家用。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客車通到鄉所在地,回故鄉就方便多了。只走五里路就到老家。這五里路是我走出老家,跳出農門,從小學、初中、高中十年苦讀的見證路。

  故鄉行走的泥土路,兒時求學,特別是冬天遇到下雨天,也是赤腳,行走泥濘的土路。最難忘無名小河上的神仙橋被洪水衝垮的日子裡,下雨天,冬天赤腳趟水過河,河水刺骨,小腿以下凍得發紫,腳失去知覺。深一腳,淺一腳,有時還會摔在地上,衣服褲子也被糊上泥巴。趕到學校,在排水溝里洗去腳上的泥巴,走進教室里,發紫的雙腳,在空高粱穗紮成的掃帚上,左揩幾下,右揩幾下,前揩幾下,后揩幾下,腳板心再踩在掃帚上,前後摩擦幾下,從土布縫的書包里,拿出母親做的千層布鞋穿上,端坐在教室里,專心聽老師講課。放學了,脫了千層布鞋,捲起褲腿,赤着腳,在泥濘的土路上,不停的往家趕。

  如今,故鄉行走的土路,全被寬大的水泥路覆蓋,趟水過河,無名小河上的神仙橋也被石拱橋取而代之,摩托車在寬大的水泥路上突突突的穿梭,鄉村公交車也在寬大的水泥路上嗚嗚嗚地接送旅客。住在老家的弟弟,將離公路幾十米的土路也嵌成了水泥路。回故鄉,天晴下雨也不用穿膠鞋或水靴,車子直接開到曬壩上,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