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教五年級的孩子學習《梅花魂》一課時,我在黑板上抄寫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作為補充材料要求學生背誦,按照慣例我把這首詩聲情並茂的朗誦給學生聽,可是在朗誦到"後來呀,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這一句的時候,突然我淚流滿面哽咽得無法再讀下去了,學生看着情緒失控的我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可我非常清楚我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害怕,十分地害怕,父母百年之後,會出現像詩中的情景:我在外頭,父母在裡頭。那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呀?你再也聽不到他們的嘮叨聲,你再也吃不到他們為你準備的飯菜,你叫爸爸媽媽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會應你,你想孝敬父母的時候再也沒有人讓你去孝敬了……你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人,你像一個沒有根的浮萍,心沒有了停靠的碼頭,身沒有了歇息的港灣。不管你擁有其他再多的幸福,但在這一點上你都是殘缺不全的,你將懷着一顆殘缺不全的心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只要一想到這些,我就無法自處,於是在淚眼朦朧中我就會記起未出嫁時和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來。
我的父親是一個嚴肅的人,外冷內熱。平時對我們總是扳着一張臉,不輕易地露出笑臉來,只要我們犯了錯,他都會嚴厲地處罰我們。平時我們都比較怕他,特別在他面沉似水的時候,我們都不敢去惹他。但父親也有溫情的一面,我們都喜歡生病,因為只要我們一生病就會獲得特殊待遇,這時父親會背上我們去醫務室打針,再背着我們回來,在回來的路上父親總會給我們買一個肉包子吃,這在我們那個物資極度緊張買什麼都要憑票的年代,這是怎樣的一種優待呀,以至於我們甘願承受病痛的折磨!
當然這在現在的孩子的眼裡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只要是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知道這是千真萬確的。
那個時代沒有空調,每到夏天,每家每戶都把竹床板搬到外面的空地上,一家佔一塊地方。而那時是我們小孩最快活的時侯,我們一個個被媽媽洗得乾乾淨淨,再坐在竹床上,玩得好的小夥伴就會互相串門,三五個小夥伴就會在一起玩跳棋呀玩翻繩了什麼的。可有意思了。雖然在生活上我們那一代沒有現在的孩子幸福,但是在精神上我覺得我們比現在的孩子幸福多了。可晚上還是熱呀,還有許多的蚊蟲的叮咬,這時爸媽就會給我們搖扇子,有時候我一覺醒來還發覺時不時有一陣風從我身上溜過,偷偷睜開半邊眼就發現父親在為我們搖着扇子,我就會在清涼中又沉沉地睡去。
母親更不用說,我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什麼言語能稱讚母親於萬一。
我母親出生在四十年代,沒有文化,只是在掃盲班學習了一些基本的字,會看一些報紙而已,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到她的聰明才智,母親學什麼都快,我們全家人的衣服鞋子都是母親自己學做的,而且做得非常好,我們總是穿得乾乾淨淨暖暖和和的。那時我們窮啊!父母幾十元的工資要養全家,母親總是變着花樣的為我們準備食物,我至今還記得母親做得包子饅頭的味道,即使吃過這世間所有的山珍海味也不會忘記的味道,因為那是母親的味道呀!
母親雖然沒什麼文化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她善良,她勤快,她忍辱負重,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我們,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安穩的天空,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她是一本我們讀一輩子也讀不完的書。她是一首我們唱一輩子也唱不完的歌,她是一幅我們畫一輩子也畫不完的畫……
我不知道要用什麼言語來讚美你呀,我的父親母親!因為任何言語都不能描述你們的恩情於萬一,我只有在心中不停地為你們祈禱:我的恩重如山的父母,祝你們晚年幸福安康!這時我們做子女最大的心愿。
父母恩 標籤:做懂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