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情感故事>心中那隻挪不走的蘭花壇

心中那隻挪不走的蘭花壇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離開老屋生活已三十多年,父母也相繼離開我們,老家的好多事都已淡忘,老屋的好多故事也已回憶不起,但老屋灶前的一隻蘭花壇卻始終在我腦海里縈繞,那隻並非古董的蘭花壇讓我今生難忘,至今每每想起總要浮想起一生勞累的父母,也正是那隻蘭花壇讓我對父輩無私的品格感慨萬分,可以說那隻蘭花壇影響了我的整個人生。

  記得70年代初期,我們國家是百業待興,老百姓的生活還不十分富裕。那時什麼都憑計劃,買什麼都憑票證,尤其糧食十分匱乏。農村還實現人民公社集體管理,農民的口糧和城裡人一樣也實現按月供給。農民為了國家建設,每個生產隊都比着向國家繳納愛國糧,寧願自己少吃點,也要節約出來多支援國家建設。特別是遭受自然災害的年代,農民為了多繳愛國糧,就只有少分配自己應獲得的口糧。印象中那個年代在我的家鄉還有好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為了多繳愛國糧,寧願自己受點餓,而我家雖屬於那種“家大口渴”的貧困戶,因為父母的吃苦耐累,倒是已基本解決溫飽,也偶有待糧下鍋的時候,能幹的母親就在生產隊的邊坡荒地種些蔬菜,以菜充糧,把我們養育成人,真的很不容易。

  說起老屋灶前的蘭花壇,記得每次母親在洗米前,總是要抓出一把放在那隻蘭花壇里。那是寧願自己少吃一口,也要多繳愛國糧,更是從日常生活之中培養自己的節約意思。父母時常指着那隻蘭花壇教育我們,國家的建設要靠每一個人的奉獻,國家好比大河,我們每一家好比小河,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農民也只有多繳點公糧,才是對國家建設的最好支援,國家強大了,老百姓才會安居樂業;我們時時刻刻都要顧全大局,每天每家節約一把糧,全國所有家庭匯累起來就不是一個小數了,涓涓細流可匯成川呀。話語雖然簡樸,但去讓人受益終身。

  背着行囊離開老家后,隨着年輪的增加,隨着知識的積累,時常想到一個樸素農村婦女對國家與小家的的理解,對公民責任的承載。無意中培養起了自己的節約意識、大局意識,也培養起了自己吃苦耐累的精神。今天作為共和國的建設者來講,我們要時刻樹立節約意識、大局意識與無私的奉獻精神,在工作中雖然會面臨很多無法預測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沒有過不去的坎,國家富裕了,作為共和國的公民自然就能夠得到分享。

  我們的國家經過60年的發展已進入小康社會,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雖然灶前不再擺設蘭花壇,但心中的蘭花壇卻始終也挪不走,因為節約確實是一種美德,大局意識是一種承載,我如此難忘,縈繞心間。後來的歲月里還經常和朋友、妻子與孩子說起那隻蘭花壇,但口語里卻又添加了受益的溫馨、幸福與自豪。



心中那隻挪不走的蘭花壇 標籤:那隻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