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米,留給我的均是美好的記憶。現在的孩子無法理解,在我小的時候,吃白米飯是一件極奢侈的事。在農村,只有逢年過節,或趕上紅白喜事才能有這口福。
我家孩子多,只靠父親一個人勞動,工分少,年底總要欠生產隊的錢。當時制裁的措施之一,就是不分給“細糧”。而能分到“細糧”的家庭,又往往因為糧食不夠吃,而把少量的“細糧”,拿去多換些粗糧,以填飽肚子。我家因為全是女孩,故口糧勉強夠吃。媽媽為了讓我們能夠在年節時吃上一頓白米飯,總是省吃儉用,擠出一些糧食來換取些微的“細糧”。而換來的一點點“細糧”,往往又捨不得吃,一留再留,把新糧留成舊糧,舊糧留成了陳糧。等吃到嘴裡時,陳年舊糧,已經無任何米香,吃的僅僅是那種感覺。
那時候,總盼着過年,盼着吃上一頓白米飯,盼着享受吃白米飯的那份榮耀和自豪。
真正吃上新大米,是我考上大學,來到濱城大連。
七十年代末,剛剛恢復高考,我們這些幸運兒,被稱為天之驕子,國之棟樑,得到黨和政府無微不至的關懷。當時我們國家還很困難,吃飯還要糧票。在東北,教授每個月也只有七斤細糧,而大學生每個月有十七斤細糧。即便如此,也不是天天都能吃上白米飯。至今清楚的記得,每到吃米飯的日子,都要早早地去排隊。買飯就象打仗,平時文質彬彬的大學生,為了一碗米飯,真是斯文掃地。也難怪,一周一次米飯,去晚了還沒有,能不爭嗎?大學生也是人嘛,填飽肚子是第一重要的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正是那個時候,我才第一次吃到了新大米,第一次吃到了東北的大米。
的確,東北大米與眾不同。由於特殊的生長環境,使東北的大米顆粒飽滿,營養豐厚,味道醇美。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到處都是,但大米仍是多數人的最愛。
特別是東北的大米,更以其高品質、高營養,博得眾多人們的喜愛。或許是因為東北大米的品質高,或許是因為我曾經在東北度過了我改變命運的大學時光,亦或是因為我在東北第一次吃到了新鮮的大米,總之我在如今眾多的大米品牌中,對東北的利是牌大米情有獨鍾,就愛着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