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入秋以來,我每每走在路上,都會時不時地生髮出一種對秋的好奇,開始留心觀察一些秋天的現象,繼而對秋也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自己的感悟。由此,也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秋天美,美在哪裡?

  古往今來,不乏文人騷客,曾作詩詞歌賦讚譽秋天的美,頌傳秋天的美。還有那數不清的美術家、攝影家和美術攝影愛好者們,飽蘸激情、揮毫潑墨,鏡頭方寸、捕捉美感,盡情地張揚着秋天的美,再現着秋天的美。更有那些喜歡用文字抒發和表達情感的人們,匯聚了那麼多唯美雋永的詞句來抒寫秋天的美,無以復加時,甚至還要列舉出春天之不足和夏天之缺欠,以襯托秋天的美。

  這樣說來,秋天就應該是美的了,美得無瑕無疵,美得毋庸置疑了。但我以為,秋天的美,不是美在其表,而是美在內涵。你只有熟悉她,才能夠看到她的美;你只有貼近她,才能夠感覺到她的美;你只有融入她,才能夠享受到她的美。

  文革後期,跟隨爸爸去農村插隊落戶,和那些農民百姓們同樣的春種夏鋤,秋收冬藏。開始兩年,還享受着城裡人按定量去糧站買糧的待遇;之後,便漸漸地由吃供應糧改為靠天吃飯了,真正的與農民沒有什麼兩樣了,可謂同甘共苦。

  那年月,在完全靠天靠地吃飯的農民眼裡和心中,秋天是他們的生存寄託,是他們的全部希望所在;秋天的果實,秋天的收穫浸透着他們一年的心血和汗水,承載着他們一年的企盼。秋是成熟的季節,收穫的季節,只有到了秋天,收穫了那一塊塊、一片片泛着金黃的穀子、玉米、大豆和火一般熱烈着的高粱等莊稼,農民們那一顆顆懸着的心才會放下來,臉上也才會綻放出喜悅。

  在農村,只有莊稼收成了,秋天豐收了,農民們才會有豐衣足食,很多事情才可以去想、去做、去奢望。磨幾十斤小米,出去換點白面,過年包頓餃子;殺一口肥豬,留了血脖和下水,把肉拉到集上賣掉,換來錢置辦點年貨,扯幾塊兒布料,給上學的孩子做件過年穿的新衣裳;無論家境怎樣,也要買幾掛鞭炮,過年有個響動,崩崩一年的晦氣。可如果年景不好,莊稼欠收,農民們則要吃政府的救濟糧了;不是么,如果是在舊社會時,趕上天災人禍,農村逃荒、討飯、餓死人、賣孩子是常有的。

  在農村生活的那段時間,我這樣一個原本地地道道的城裡孩子,慢慢地與農村、農民融合在了一處。種地、薅草、鏟地、割地,扶犁杖、趕大車、掏大糞,這些農活幾乎都干過,甚至還穿過兩年只有農村才有的白腰黑面抿襠棉褲;知青時,生產隊長、治保主任、大隊副書記,那幾樣村官也都當過;即便是招工后在縣委宣傳部工作的那兩年半,我接觸最多的也還是農村和農民。後來回到闊別已久的沈城,農村的那些習慣、農民樸素本色和那一縷縷的農民情結還些許的保留着。那時,我喜歡雨,喜歡雪,喜歡秋天。因為我家去的那個村、那個大隊、那個公社、那個縣十年九旱,農民期盼雨雪,視雨雪為衣食父母,有了雨雪才有年景的風調雨順,才會有秋天的收穫。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感覺那點點農民情懷開始漸漸的淡了,繼而淡得無影無蹤,甚至再也找不到一點點。我清楚地知道,我又融入到了這個城市中,並完成了從骨子裡往外的身份的轉變。當年農民們所期盼的和感覺到美的,對於今天的我,對於久住城市的我來說,已經有了截然不同的反應。同樣是下的雨和雪,我有時也會喜歡,但喜歡的是因為雨雪的那一點點景緻的美和帶給人們的心境美,而感受更多的則是雨雪給出行帶來的困難和麻煩。因為我已經久別了農村,脫離了農民;在我的生活中和生命中,雨和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城裡的秋天自然也有美。曾經有過的秋天,我飽饗了西子湖畔丹桂的馨香,滿樹的桂花,滿地的金黃,花香隨風飄來,沁人心脾。曾經有過的秋天,我見識了北京十三陵外那棵棵柿子樹的迷人風采,儘管樹葉已所剩無幾,但那偌大的樹冠卻冰雕玉墜般掛滿了一個個橙黃橙黃、沉甸甸的大柿子,好不誘人。曾經有過的秋天,我領略了瓦房店蘋果園的豐收景象,紅透了的果實綴滿枝頭,似千樹萬樹烈烈的鮮花,蔚為壯觀。曾經有過的秋天,我在北京的香山觀賞了紅葉,在本溪的關門山體會了楓葉;一葉葉,一片片;地是紅的,樹是紅的;漫山遍野,層林盡染,如火如荼。也曾經有過的秋天……。

  這些秋天的美在我眼裡,或是於我而言,已經是遠遠遊離於生活之外的一種不可多見的景緻而已。丹桂固然飄香,但它生長在南方,花期在9——10月份,要求生長溫度1月份時平均在攝氏零度左右,北方是萬難欣賞得到的。橙黃橙黃的大柿子在北京,我若不去十三陵,也斷然是沒有看過的。還有北京的香山,本溪的關門山,早已成為國內外矚目的旅遊景區。

  那麼,拋開文學渲染的因素,秋天對一個居住東北的城裡人而言,更多的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或許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這樣的現實:其實,在四季分明的北方,秋天真的是沒有什麼更多可以欣賞的。

  入秋,隨着氣溫的驟降,人們穿着打扮再也沒有了春夏和冬天那樣季節分明,顯得有些雜亂無章。尤其是有些不趕潮流、不傍名牌且不甘落伍的成年女士們,常常會由於季節的更替,眼望着衣櫃中掛得滿滿的衣裳,發出令先生們大惑不解的抱嘆:“老公,沒有衣裳穿呀!”再看街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地鐵中摩肩接踵的你、我、她,羽絨服、小棉服、羊絨衫、呢外套、風衣、皮夾克、西裝,黑乎乎、灰突突,黑里泛着灰,灰里裹着黑,再也沒有了夏季那令人眼花繚亂的五顏六色。

  無論是公園中、小區里或是景觀路旁的樹,也像人們的穿戴一樣,隨着秋天的到來發生着變化。楊樹、垂柳、梧桐、榆樹,還有近年來栽種的叫不出名目的稀有樹種,它們的葉子不論是黃的、綠的,還是黃綠相間的,均無一例外地好似人生到了垂暮,再也經不起一點風雨,開始慢慢飄落。能奪人眼目的只有那美在秋天的銀杏,倒是滿樹的金黃,竟找不到一片綠葉。當瑟瑟秋風颳起,那搖曳着的本也挺不了幾天的枯葉、老葉,又會翩翩而下,與地面上的那些被吹來颳去的落葉融匯在一起,越落越多,越聚越厚。可憐這秋葉,遇到秋風,落下了終也不得歸根;又苦煞了那些起早貪黑的清潔工人,每天要沒完沒了的與這落葉打交道,掃了落,落了掃,掃也掃不盡,落也落不完。

  秋天的風是肅殺逼人的,進入深秋更是陰冷得透骨,吹在前胸,冷到脊背,常常又是攪得塵土飛揚,遠不似春風那樣的和煦柔情、百般嫵媚,一場春風一場暖的吹呀吹的。秋天的雨也是懶懶的很少光顧,好像都早早拋灑給了春天和夏天;而一旦來了,則是一場秋雨一場寒,下得淅淅瀝瀝,悲悲戚戚,伴隨着的或許是雨過天晴后的那場寒流,催趕着人們加快了入冬的腳步,讓人們誤以為這秋竟是這樣的虎頭蛇尾,哪裡會像那“當春乃發生”、“知時節”的“好雨”,絲絲入土,潤物無聲,喚醒了萬物的復蘇呢?

  秋天的空氣自然是乾燥的,幹得男人們皮膚髮糙,燥得女孩兒也會嘴唇皸裂,再也感覺不到春天空氣的清新,夏天空氣的滋潤。在瀋陽到北京的飛機上,透過機艙的窗口,視野中始終是白茫茫的清霧和下面那灰濛濛的山。都說秋高氣爽,這些年,隨着城市的不斷擴張帶來的大大興土木,即便是萬里無雲的天氣,也大多沒有了氣爽的感覺;再看看那高樓大廈,似乎總是被籠罩在霧蒙蒙中,很少能看得清晰,現在知道了那是霧霾。這兩天,中國氣象局發出數據:今年全國霧霾為52年來最多,黑龍江、河北等13省市霧霾天創同期極致。這絕非聳人聽聞,霧霾已經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了人們身體的健康。不是么?到了晚間,趕上霧霾天氣,遛彎的人少了,逛街的人少了,商場里的人少了,就是常年在公園裡、小區里的廣場上健身的人也漸漸少了。現在的秋天,秋已不再高,氣也不再爽了。

  林林總總,洋洋洒洒,秋天竟有這麼多的不足,竟會給人們帶來諸多的不適。儘管如此,我仍然以為秋天是美的。

  秋天是美的,美得成熟。那是勞動的美,收穫的美,喜悅的美,幸福的美。秋天像大愛的母親,傾自己全部的精氣和心血,孕育撫養著兒女;待兒女們長大成人,原本青春的她已經是兩鬢蒼蒼、腰身微駝、未老先衰了。秋天像無私的蠟燭,點燃自己的生命之火,給普天下人帶來光明和希望,燭照人們去憧憬美好,追求幸福;待人們慶祝收穫、歡呼成功、分享幸福時,蠟燭已熬幹了最後一滴油,燃盡最後一寸芯,在人們的不知不覺中化為灰燼。

  秋天是美的,美得自豪。她也是一路艱辛、一路風光走過來的,也曾經擁有過春天那樣稚嫩嬌美的容貌,有過那春風,有過那新綠,有過那萬物復蘇的勃勃生機。她也曾經擁有過夏天那樣熱烈驕人的壯美,有過繽紛五彩,有過火紅的燦爛。而當她步入了屬於自己的一年四季中的收官季節,更是投入了全部身心,殆精竭慮,敞開博大的胸懷,庇覆著自然和萬物的生長。有了秋天,才有了人類的生生不息。

  秋天是美的,美得悲壯。她用自己的全部、用自己不同於春夏的方式和內容,去裝點自然,去譜寫豐收的旋律,去恩澤萬生,這是多麼的神聖。她又怎能不知道,前行是嚴冬,前行意味着自己的結束。然而,她卻泰然面對,義無反顧,毫無退縮之念,因為承前啟後是她的擔當。她要笑迎寒冬,傲霜鬥雪,用自己的犧牲,為自然和萬物換來一個嶄新的春天。

  不要笑話秋天的桑榆之晚,不要笑話秋天的垂暮之年;她也曾經有過春的溫暖,夏的熱烈,她更擁有成就的輝煌。就像沒有母親的孕育就沒有兒女們的茁壯成長,就像沒有小學教師就沒有大學教授一樣,沒有秋天又怎麼會有春天呢?沒有秋天的四季又怎能稱得上完整的四季呢?有人羨慕南方的四季如春,可你知道么,春永遠替代不了秋。沒有秋風霜雨,楓葉就不會變紅;沒有冰雪寒冬,就不會有春暖花開和大地的萬物復蘇。

  秋,永遠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生命的延續,是再生的冬春。

  秋天是美的,愛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