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懷念青春

懷念青春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寫在2014年青年節

  “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發,讓它牽引着你的夢……”

  念起青春,第一時間想起羅大佑這首《追夢人》里的一句,這是電視劇《雪山飛狐》的主題歌,也是我少年時代喜歡的歌。屬於青春的符號有很多,而伴隨青春一起常常吟唱的歌曲是其中最生動的符號。

  我們這一代是70后,小時候,文化娛樂資源少,經常一個衚衕幾家人都擠到一兩家去看電視,電視主題曲天天聽,便會唱了,《便衣警察》、《射鵰英雄傳》、《一剪梅》等電視劇主題曲的旋律和歌詞如今還能記憶猶新,雖然當時的劇情都已模糊了許多,可歌曲還會溫暖着不再年輕的心;初中時喜歡鄭智化,走路、騎車、課間時總會哼哼《水手》和《星星點燈》給自己聽,尤其喜歡“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那一句,同學送我一盤他的磁帶,視若珍品;高中時喜歡周華健,他的《風雨無阻》百聽不厭,攢了好久的零花錢買了幾盤他的專輯,戴上耳機翻來覆去地聽;後來走出大山,上大學到了省會石家莊,知道的歌星多了,聽的歌也多了,蔣大為、閻維文、劉德華、張宇、邰正宵、Beyond、梅艷芳、林憶蓮……他們是再熟悉不過的舞台形象,他們的聲音也總響在耳邊。大學校園裡,一日三餐都是在校園廣播的美妙歌聲里享用的,經常有男生為喜歡的女生慶祝生日點歌一曲,大家都會聽到,都會感染到那份祝福……

  這幾年,常常下載一些歌到手機里,選來選去還是那些經典的老歌,新歌一首也不會唱,也聽不明白。其實,不管哪一個年代的人們,每個人的青春總是與一些特定的歌曲為伴的,父母親一輩在紅歌聲中長大,我們在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中追夢,我的孩子則在周杰倫、張傑等我說不上來姓名的歌手的歌聲里彈奏着屬於他的少年時代的旋律,而讓人刻骨銘心的歌曲總是定格於十七八歲的日子,即便青春總會遠逝!

  青春離不開歌,同樣也離不開小說。我們的青春也曾在小說里追夢,那時候沒有網絡,看電影也不容易,所以看小說佔據了課餘的大量時間。

  小人書是我們關於課外書的最早記憶,大書只記得《今古傳奇》和《山西民間故事》。《今古傳奇》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後來被拍成電影《卧虎藏龍》的《玉嬌龍》,長篇連載小說講述着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吸引着我看了一期等待下一期;《山西民間故事》里的傳說和神仙鬼怪的故事也讓我開闊了眼界;當時我們自己也有《青龍民間故事》,那裡記錄的都是與家鄉有關的一些傳說,使我對家鄉有所了解。有一次和孩子的爸爸嘮起小時候讀書的事兒,我們都疑惑為什麼當時《山西民間故事》竟然會發行到我們這個小山村來呢?他猜測,也許是因為那裡是中原文化的起源地,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吧,聽着有點道理。

  初中沉浸於瓊瑤的愛情小說、三毛的流浪小說和席慕容的感性散文里,我常常跟着文章里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物的美好愛情故事起起伏伏,傻傻地跟着歡笑、跟着落淚,同時也編織着自己懵懂的愛情夢,寫一些只有自己能看懂的詩歌和短文;高中迷上武俠小說,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的書常常藏在課本中間,書都是厚厚的,而且一套是好幾冊,害得我常常熬夜、上課偷偷地看,為的是趕緊還給別的等着看的同學。那時候,經常在做夢時,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功夫十分了得的俠女,能飛能打,除暴安良,厲害極了、亦英勇極了!大學時,圖書館資源豐富,我開始讀大量的名著,魯迅、冰心、列夫-托爾斯泰、雨果等很多中外名人的書都是在那時候讀的,而像《名利場》、《紅與黑》等很生澀的書也都能堅持看完,那時看書的勁頭很足,常常和對床姐妹秉燭夜讀,怕被老師發現還常常抱着手電筒在被窩裡讀,讀過了還常常寫一些讀書筆記,記下優美的、有哲理的句子。那時候的我們過生日,也常常送書作為禮物,我的一個好姐妹,就送過我一套《荊棘鳥》,每每讀到扉頁上她祝福的話語,我的心中總有一股暖流湧起,那些話一路溫暖我至今。現在想來,大學真是最適合讀書的時光,過了那一段時間要想多讀一些書真是不容易了,那需要一顆能夠沉得下來的心。

  青春的日子裡,當然也有一兩個男孩子的身影,但不管是純潔的友誼也好,懵懂的愛情也好,因為年輕,因為無知,因為環境、因為現實,那些屬於青春的、青澀的有關男孩子的情感無論如何也經不起時光的打磨、歲月的沉澱,所以只好選擇漸行漸遠漸無書、漸行漸遠漸無聲。所以,當我和孩子的爸爸一起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時,跟着相似的場景一起回憶逝去的時光時,我們可以輕笑着調侃彼此的過去,那些雲淡風輕的日子就那樣永遠的難以再見了,儘管心底依然鐫刻着屬於那段歲月的、難忘的、也難以言表的美好記憶。

  而青春里女孩子之間的感情卻不同於男孩子,每個時期都會有情投意合的女同學,情同手足,二三十年一起走過的感情,越是經過時光浸染,越耐久越深厚,然後成了一輩子的好姐妹。同在家鄉的同學,幾天不見,便會打電話問候,相約晚飯後一起散步,或者假期裡帶孩子一起去爬山,或者一起吃頓美食,孩子玩孩子的,而我們則彷彿回到少女時代,訴說著一些生活上瑣事,遇到困難了,也會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在外地工作的幾個,也時常牽挂,時不時地煲一個電話粥,問候彼此是否一切安好。有一位初中同桌,我們都喜歡寫東西,如今還常常在一起,爬同一座山,走同一條河,記錄不同的心情,然後拿着自己的文字讓對方修改,這份愛好、這份相知相惜來源於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在生活生命中延展了一段純潔又深厚的情懷。大學里也總會有那麼幾個走得近的姐妹,即使時空兩隔,也不會阻斷牽挂的思緒,常常一個問候的電話、一個空間的駐足、一句溫馨的評論,都讓我們感覺其實並沒有離得太遠。

  …… ……

  只是匆匆、太匆匆,一切俱往矣。不管願不願意,時光總是在飛逝,青春的面龐、青春的笑顏、青春的歌曲、青春的小說、屬於青春的一切也都隨着飛逝。

  一轉眼,我們就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齡了,可“惑”其實一直都在跟隨着,回首望望來路,心中會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也會追問為什麼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還會因非要承受生老病死、愛恨別離的痛苦而煩惱……人已經不再年輕,心中卻一直覺得自己還沒有長大。可每當看着孩子們逐漸和自己齊肩,每當看到老家的親戚家已經有我的隔輩人在蹣跚學步,每當看到自己兩鬢間的白髮,真切地感覺自己不再年輕了,於是心又稍覺恐慌了,對於青春,便任命地只有懷念的份兒了。

  到如今,我們只能一邊悠悠地懷念着,一邊深深地希望着,希望還能抓住青春的尾巴、感受青春的音符、留住青春的味道、保持青春的活力,然而,這份戀戀不捨、這份“不可追”恐怕永遠要盤旋在心底了;無可奈何的我們於是又要學會珍惜——珍惜當下應該是對無悔青春最好的紀念、最好的註解吧,我希望,通過珍惜當下,會讓青春以另一種姿態永遠鮮活在我們不再年輕的生命里,溫暖我們逐漸老去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