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陽光還沒有透進窗來,就被知了叫醒了。越是在悶熱想夏天,這種聲音是越發的煩躁。知了,知了,我知了!我該起床了!
雖說蟬鳴煩躁,但不能否認,他們的確是一群出色的歌唱家,聲音洪亮,而且經久不息。以前聽過蟋蟀、蟈蟈的唱腔,他們是悠揚婉轉的獨奏,在靜夜,蟋蟀、蟈蟈的鳴聲倒是一首不錯的催眠曲。而蟬卻是是勢如山洪的大合唱,巨大的聲音傾灌入腦內,這不得不使人震驚。蟬鳴不適合在睡覺的時候聽——他們也不會在夜晚人睡覺的時候唱。蟬,當屬夏蟲中歌唱的能手了。
這一群天才的歌唱家啊,從早唱到晚,從初夏唱到深秋,一波接着一波,一陣高過一陣,每一次歌唱,都是激昂澎湃,如急促的雨點打在芭蕉葉上,如點燃一串新年的鞭炮,震耳欲聾,竟沒有平靜柔和的時候。這讓我不得不欽佩。
很想爬上樹去,捉下一兩隻來玩耍,可是它們在很高的地方,也尋覓不到。高高的樹冠上,發出迅雷般的響聲,真懷疑是否有人在樹上安了大喇叭。整棵樹卻是像極了一口大鐘,洪亮的鐘聲傳得甚遠。我坐在洪鐘下,從上面傾瀉下來的聲音是我感到有些不安,產生了想要逃離的念頭。突然想起虞世南的《蟬》中的兩句: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原來蟬是如此高潔的動物啊,我也就對它們那快要震破我耳鼓膜的聲音漸漸不再害怕了,靜下心來,這般如山濤,如雷鳴的巨響倒還是可以欣賞的。而且,我也打消了捉蟬來玩的念頭,這想必也是不文明的行為吧。
其實,令我震驚和欽佩的不是他們的歌喉,而是它們為了一個夏天的歌唱竟能在土裡等待四五年甚至17年!埋在土裡,沒有光亮,沒有聲音,卻有一顆堅忍不拔的心。如鯤之志,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十年等待,終於一朝金蟬脫殼,脫胎換骨,如鳳凰的涅槃,如大鵬的騰飛!十年的等待,終於可以在這個夏季將它爆發出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難怪聲音如此洪亮!
蟬之所以為“知了”者,因“蟬”音“禪”,“禪”出自佛家,故謂蟬曰“知了”。凡世間之萬事,知了便好。然而人生於天地之間,如蜉蝣生於杯水之中,難免會有許多事情蒙蔽視聽,並沒有多少事情可以完全地知了。人常道“知了”,其實,知與不知,誰都無所知。對於一件事,沒有完全知道,只有知道得多或少罷了。若要知道得多,那就得像蟬一樣,堅忍不拔,韜光養晦。
蟬每日風餐露宿,不食人間煙火,當屬高潔的隱士,但鮮有人認為它們是高潔的。這讓我想到駱賓王《在獄詠蟬》詩云: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蟬亦如那荷塘中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它們在高高的樹上歌過一夏后,安靜地死去,沒有抱怨過什麼。這又讓我想到竹林七賢,如阮籍,常常登高而嘯,聲音洪大,傳播甚遠。竹林七賢與世人不同,當然也就不被時人所認同,他們常常聚於竹林,飲酒作詩,彈琴復長嘯。也許蟬也是擁有像他們那樣品性的動物吧。
蟬鳴也是一首極美的詩歌,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時而婉約,時而豪放,抑揚頓挫,像是朗誦家的激情豪邁,令人也心醉了。也聽不懂它們在歌頌什麼,或許在讚美這個夏天的美景吧,或許在抒發自己內心的高潔情感吧……其實我也不必聽懂,但我能聽得出,這聲音就是大自然賜予的天籟,用心聆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甲午年 辛未月 壬辰日(2014/07/20)華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