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一直是美的代表,春,一直是花的世界,春,一直是大家喜歡的。面向大海,春暖花開,春作為四季之首,也是受人期盼的。
而我,總是認為:所有的美皆因個人的心情才得彰顯。心情不好時,美景在眼裡也會大打折扣。心情好時,美景才是錦上添花。這個春天,可能因年前的冬有幾日特別好的天氣,那幾日驕陽高掛,暖和勝似春天,讓人們完全忘記了時值深冬。大自然是有規律的,冬的暖,必會導致春的寒。初春之時,天氣一直陰涼,加上連雨不斷,所以,大煞風景,身感不適。本來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所有植物、莊家都需要春雨的滋潤,才得以發芽、得以生長。然而,人們都是喜歡溫暖,不喜多雨。我本就懼怕寒冷,致使每天上、下班,經過河橋的柳林,也無暇住眼,無心觀看那絕勝煙柳之美景。
這些日子天氣也一直是晴晴雨雨,但是慢慢的氣溫也升高了,不寒冷的雨天就不會太讓人討厭,煙雨蒙蒙,盡顯春之本色。垂柳好像是這裡最早知春的樹木,早在初春,她們就開始發新芽了。難怪小學的《語文》課本上就有“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飄舞,長江兩岸柳樹已經開始發芽”的描寫。細長的柳葉經過一冬的寒冷,直到現在的仲春,葉子也沒有完全離開柳枝,和新葉來個親切的照面。因為垂柳喜水,總是將根系密密麻麻的伸向有水源的地方,這帶柳林也生長在河邊。雖然河水被污染得很嚴重,可垂柳還是如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要不怎麼會冬后還有這些去年的柳葉的存在呢?
記得兒時故鄉門前的河堤邊也有棵垂柳,每每在河裡逮魚至垂柳邊時,總能見到密密麻麻的垂柳根系在清澈的河水裡擺動,魚兒也喜歡在垂柳的根系裡躲藏,所以每次在此逮魚總會有所收穫。兒時的夏天我和夥伴還會用垂柳柔軟狹長的枝條編成圓形的帽子,戴在頭上以抵禦炎炎夏日。如今已過去二十多年了,每次回家不是匆匆而別,就是無暇,所以故鄉的那棵垂柳沒有再真正在看過一眼。也許那棵垂柳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我一直忘不了她帶給我兒時的記憶和快樂,忘不了那清澈的河水,忘不了那密密麻麻的根系,更忘不了那柳絮飄飛的美好童年......
前幾天黃如絲的柳芽開始舒展,好像就是“摘楊芽,采柳葉,捋榆錢兒”的好日子。如今生活條件普遍提高了,即使是青黃不接之時,再也很少吃這些吧!柳葉兒再也不是窮苦人的救命飯了。但是,這些東西讓我感覺比市場上的蔬菜更有安全保障,它們都沒有遭遇化肥、農藥等什麼有害物的侵害。比喻家裡小竹筍、蕨類、二花菜等都是名副其實難得純綠色食品,在外更是難得一吃。
今天又是個雨天,這一城的煙雨,才過兩天就有這一樹的柳葉,不知不覺中春之魅力,春之美妙無以言表,自然而然地就想起賀知章這首《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