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豐富的各級信訪工作者都深有體會地知道:不要把睡着的孩子拍醒。說的體面點,這是方式方法,是策略,是智慧;說的直白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事別主動找事;用百姓俗話講,就是沒事別撩閑、別撩騷。
“睡着的孩子”就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尚處於休眠或不自覺狀態的各種慾望。有學者認為:人生就是由慾望不能滿足而痛苦和慾望滿足之後而無趣這兩者所構成。如此說來,人生充滿了痛苦和無趣。慾望在休眠或不自覺狀態時,人的痛苦最小,無趣的感覺度最低。人此時處於淡然狀態。這類群體也暫時處於脆弱的和諧狀態。
問題是“睡着的孩子”總會醒的。“睡”的時間越長,醒來後人類本能的釋放愈發強烈。這種本能釋放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動力,進而也是人類進步、社會發展和歷史前進的一種動力。然而,物極必反。慾望的過渡釋放會成為一種破壞力。這也是信訪工作者口口相傳“不要把睡着的孩子拍醒”的顧忌所在。
成年人的慾望往往不是處於休眠狀態,而是處於世俗道德和競爭條件的雙重封鎖下,不能自由釋放罷了。這種雙重封鎖,套用西方人的比喻叫潘多拉盒子。我們所說的拍醒,有兩種情形:一是在不適當的時候激醒正在休眠的慾望,二是過於突然地打開盒子,讓早已蠢蠢欲動的慾望瞬間釋放。這兩種情形多會導致慾望的過度釋放,變動力為破壞力。對個體而言,將因對慾望的無法把握,轉而被慾望奴役,做出常人不可理喻的事兒,承受新的心靈痛苦。對群體而言,要承擔原有秩序被破壞,新的秩序又需要犧牲一些既得利益才能建立的代價。在現實生活中,此類事例不勝枚舉。最具中國特色的例子是大到各級黨政班子換屆,此前半年甚至更早,許多官員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千方百計保住既得利益,或撈取更大利益。湖南衡陽人大代表集體賄選,就是一個極端瘋狂的典型案例。小到單位某個部門正職位置出現空缺,也會喚起許多人的陞官慾望和明爭暗鬥。官場如此,情場亦瘋狂。因奪色殺人,因情變滅門,因遭棄自盡,凡此種種,頻頻見諸於網絡和小報。在一個燥熱的夏天,上海幾個年輕女人在公共場所舉着牌子宣稱:“我可以騷,你不能擾!”這些撩閑撩騷的女人和她們身後的策劃者不知道:是她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去拍人家“睡着的孩子”,是她們擾民了!除了功利情色外,各種虛銜虛榮也能讓許多人在某一方面某一時期迷失本真的東西,犯癮似的去充當某種不倫不類的角色,阿Q似的自以為榮。
慾望是人性的組成部分,不可能總是處於休眠或長期被壓抑的狀態。慾望像洪水猛獸一樣並不可怕。洪水可以疏,化害為利;猛獸可以讓牠回到森林去,保護起來,起到生態平衡的作用。那麼,拍不拍醒“睡着的孩子”呢?我個人的觀點是讓它睡到自然醒。因為,我們能做的實在有限。我們可以嘗試把盒子做成網,讓慾望在網中左衝右突,激情涌動,生氣盎然,而又處於可控的狀態。這並非不可為。之於官場建立有效的規範機制,已在一些國家取得了成功經驗;之於情場建立有效的道德約束,已在一些民族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文化。管理者不願意拍醒其管理對象“睡着的孩子”,可以理解。我們個人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不去拍醒自己的“睡着的孩子”,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我們對自己能做什麼呢?時刻準備着,當為時則為,能為時為好,不可為時不為,然也。
(2014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