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個人就喜歡他的一切,哪怕是缺點,這或許是“愛屋及烏”最通俗的解釋了。 喜歡李煜,尤其是他的詞,卻怎麼也記不起起於何時了。 我曾經膚淺的把古人的詩背來背去,但至於那些詩講的是什麼,尤其在別人問起時,只能臉紅加慚愧的敷衍過去,那些絕代的好詩卻被我這個冒名的知音給變了味。 我一直以為自己喜歡詩,也曾塗鴉了幾個本子,但現在讀讀,終究令自己喜歡的沒幾首。如夢方醒的我明白了喜歡這兩個字不是隨便就能說出口的,說了就得對得起被你喜歡的那個受體。 李煜留存至今的詞大概就三十幾首,我一直不明白一個坐享“四十年來家國”的大才子竟只寫了這麼幾首詞。不過若是那個好色的趙光義再讓他苟延殘喘幾年,他肯定還會再寫幾首。但轉念一想,就這幾首也夠了。我們誰也不會因為瑪格麗特只寫了一本“飄”而看輕她,相反卻更加崇拜像她這樣的“一本書作家”。還有那個“孤篇壓倒全唐”的張若虛,也許你沒聽說過他,但你肯定聽說過“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生活的歷練沉潛入心底然後所迸發出的吶喊絕對震人心魄,即使是低吟,也足以感徹人心。 李煜的詞就有這種效果。 很佩服那些有見識的評論家,簡簡單單一句話,卻徹徹底底看透一個人。比如王國維先生評價李煜的那句:“詞至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再比如名人陳第評“毛詩”:毛詩之韻,動乎天機,不費雕琢。這樣的靈心慧眼,高見卓識,對於你我只能是頷首稱嘆了。 喜歡一個詩人的幾首詩很容易,但喜歡一個詩人的所有詩我覺得相當難。在這一點上,我很佩服蘇瓔(說來慚愧,還不知這個人是男的還是女的),她(或他)只愛納蘭詞,且出了一本書,就叫做“一生最愛納蘭詞”,文采斐然,意蘊昭昭,讀來令人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