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有座古樸的五拱石橋,幾百年來,祖祖輩輩都流傳着對石橋的美麗傳說,我的童年生活就在橋邊玩耍嬉戲中度過。
石橋名曰“皇賜橋”,是清代道光年間,那樓鄉羅馬村勤儉起家的縣學武生、欽授武騎尉李翹然捐資修建的。橋長55米,高15米,寬4米,全部用褐紅色長方形石條砌建而成,石條之間採用的灰漿全是用石灰與糯米舂搗而成,黏度極大,牢固無比,幾百年來雖歷經數次洪水和地震,但橋體仍然依舊,結實、壯觀,完好無損。傳說修橋時,此橋便得仙人的資助,其一是工地上的伙夫發現每天來吃飯的民夫總比幹活的民夫少;其二是當時橋修時正缺銀兩,卻偏偏在橋基下面挖到了十二缸銅錢,及時解決了經費問題。因此此橋建成后應盡天意命名“皇賜橋”。建成后的石橋由五個半圓的橋拱組成,猶如五個圓圓的月餅倒影在微波蕩漾的水面,當地人便美其名曰“五拱橋”。當時,父母單位就在河邊,我們一群無人照看的小孩常在單位後院玩耍,後院有個門,門上安裝有一個欄柵門,寬約1。8米,由10根直徑10厘米左右的實心木做成,遠看就象一個正方形木梯。沒有玩伴時,我總愛在那爬上爬下,累了就高高坐在門梯上,凝望着遠外的五拱橋,編織我兒時的夢想。
美麗的五拱橋點綴着我們童年的生活。當家裡還沒有裝上自來水時,每天放學后,洗衣洗菜成了我的任務。在橋邊的碼頭找上一塊石頭,站在上面,撩撥着清涼的河水,讓衣服在河水中輕輕滌盪,讓青翠的青菜在水花中翻飛,引得河裡一群群小魚蝦不斷地追逐,你走到哪它們就跟到哪,有時還啄着你的小腿,痒痒的,讓你禁不住地“哎喲,哎喲”快樂地叫喊,但如你當真要抓住它們時,卻是不易。這群小精靈精得很,不等你下手,早已聞而逃了。在炎熱的夏天,橋底下非常陰涼,男孩子總是瞞着家人偷偷跑到這裡游泳。特別是每年九月份的汛期,連接幾天幾夜的大雨後,上游的河水暴漲,樹枝雜草等漂浮物漂流至石橋后受阻,在橋礅旁堆積成一層厚厚的堆積物,裡面有被沖刷下來的木材、樹枝等,上面爬滿了各種跟着逃生的小昆蟲,空氣中充斥着濃濃的濕氣和各種樹草的新味。水位已漲至橋面,站在橋上,河水觸手可及。橋上熱鬧非凡,水性好人家紛紛出來打撈,而媽媽絕對是不會讓我們去看熱鬧的,因為耽心我們玩水,可我們總能找上幾個借口,來到河邊看熱鬧。我的小九哥膽子大得不行,有次竟在已漲到橋面的水裡悠哉悠哉游着。母親得到口信后,急急趕到河邊,不敢責備一句,好言好語地將小九哥勸上岸。當時,母親嚇得臉色發青。現在想想,我們那時候太不懂事,總是讓父母成天為我們擔驚受怕。
在這裡,男孩子們盡情玩水嬉戲,我們女孩子也能尋找到自己的樂趣。每年的春天,河兩岸茂密的薔薇叢,開滿了一堆堆,一簇簇粉嫩粉嫩的野薔薇,粉的、白的、紅的,迎着江風輕佛着水面,妖艷欲滴,讓人見了欲罷不能。特別是靠近水面的地方,花就越髮長得茂盛。然而,薔薇的根莖卻長着又密又尖的小刺,往往等我們夠着時,小刺已深深地刺破肌膚,痛得我們呲嘴僚牙。我們可顧不上這些,只管滿心的歡喜。回到家,將摘到的薔薇花插進裝滿水的玻璃杯,頓時滿屋生香。就這樣美美地看着,能放上好幾天呢!
如今,離開家鄉幾十年了,五拱石橋依然端莊、古樸,岸邊的薔薇花依然笑着春風,家鄉的面貌也沒有什麼大的改變,依然重複着擁擠、窄小,重複着貧窮落後,只是河水不復清澈,每年的汛期不再,還有遊子那已不再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