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夜晚,走出門外,想一睹“三五明月滿”的風采,雖居小城,但鱗次櫛比的建築,像小山一樣,哪能找到月的影子,能看到遠處高樓上那一點模糊的月光就不錯了。於是上到了小樓的頂層,站在房頂上向東張望,看不見!於是向西退去,再退去,終於在房頂的邊緣之處,看到了月亮的全貌,那紅紅的臉好似即將出嫁的少女,羞答答,朦朧朧,雖不乏它獨特的美感,但我總覺得像是缺少了點什麼,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小時候故鄉河邊的那灣淺月來。
那時候,農村,沒電視,沒電扇,更沒什麼太陽能。每到夏天,當淡淡的月光透過林隙灑落下來的時候,,我們小丫頭片子便跟着嬸嬸姑姑嫂嫂姐姐們到村子東邊的白河裡去洗澡。一路上,大人們談論着自己的話題,我們這些小孩子便在人縫裡吵鬧着,追逐着,嬉戲着,灑下一路歡歌來到河邊。
小河東邊是一片面積不小的沙灘,我們站在河西岸,只見眼前一片潔白。天上是一輪玉盤,它清光四溢;遠方是白茫茫的一片沙灘,近處的水面上更是銀光閃閃。雖是在小河邊,但不乏“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感受。清涼的河風拌着微妙的月色徐徐吹來,河水的濕潤氣息浸透全身,一身的燥熱瞬間全無。我們這群小孩子像久久沒有遇見水的小鴨子一樣,不顧它三七二十一,脫下衣服順手一輪,便“撲通撲通”跳下水去。水花飛濺着,跳躍着,此時水中那一輪潔白被我們擊碎成了成千上萬塊,變為一圈圈白色的水紋向四周蕩漾開去。 大人們到河水稍深的地方去了,我們便在河邊淺處瘋起來了,先來幾下“狗刨刨”吧:兩手一扒,身子貼着水面向前方爬去,腳也跟着撲騰起來,可由於技術不行,還沒撲騰兩三下,身子便向下沉去,“咕咚咕咚”喝它兩口河水,在小夥伴的一片鬨笑聲中只好完事。游泳咱不行,那就比賽“扎猛子”吧,看誰在水下呆的時間長。有人當裁判,我們就開始比賽了。“一、二、三——”一聲令下,大家都把頭扎在了水下。我是害怕河水進入鼻孔耳孔的,於是就用兩個拇指分別摁住了兩邊的耳孔,再用兩個中指擠緊兩鼻孔,慢慢曲下身子,把頭向水下縮去。一秒,兩秒,三秒……自以為時間很久了,便“嘩”地一下子從水中衝出來,結果別人還沒出來呢。得不了冠軍也就算了,更可氣的還在後面呢。只聽裁判哈哈大笑着說:“娟子扎猛子,頭還在水上面露着,看,她的頭髮還沒濕呢!”惹得大家又是一陣大笑,我氣得啊,順手帶起一把水,向她臉上撒去,大家便笑着叫着玩了起來。
在水中玩夠了,我們便來到了水中央 的沙地上,趁着皎潔的夜色,撿幾枚白色的貝殼,或再大鬧一番,任沙地上留下一片片凌亂的腳丫印。實在沒力氣了,便順勢一躺,四腳朝天,休息一番。此時的天,越發寬廣無邊,那輪圓月,真像一塊白色的璧玉,悄無聲息地挪到了高空。當時雖不知“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之類的詩句,但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確實有這種韻味。我們躺在沙地上,這個說著什麼“嫦娥在月宮桂樹下搗葯”,那個說什麼“月中宮殿很漂亮”,雖然是道聽途說,也僅僅三兩句,但足以引起小孩子們無窮的遐想:自己能像嫦娥一樣會飛該有多好啊,那樣也就能去看看月宮了……沐浴着淡淡的月色,伴隨着輕輕的夜風,我們浮想聯翩,幾乎要睡著了。後來在家人的一遍遍催促聲中,極不情願地回到岸上,穿好衣服,踏着月色回家了。
一晃多少年過去,愛月的情懷與日俱增。也曾隔窗賞月,品讀蘇軾的“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也曾沐浴在如水月色中,體會“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意境;還在異地月夜下,大聲吟誦“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但每逢此時,總是懷念起故鄉的那灣淺月來,總覺得兒時河邊的那一片月色最有魅力。
今年夏天回家,又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當我提出去白河洗澡時,嬸子“嗤嗤”地笑着說:“哎呀呀,現在還有誰到河裡去洗澡呢?且不說家裡有條件洗;就是河邊,采沙船早已經把河沙抽得深深淺淺,那兒,誰還敢再去洗澡呢?”我一聽,興頭頓然全無。看來,天上一個月亮,灑下曼妙的光,水中一個月亮,一群孩童把它擊盪的場面是難以再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