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學校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的實施方案

學校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的實施方案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現代學校制度實驗研究》課題組 2008年6月1日

  《現代學校制度背景下區域學校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是按照國家現代學校制度實驗區第二階段的重點項目推進的要求,遵循《閔行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主要精神制訂的一個專項方案。《實施方案》旨在闡明區域學校文化建設的戰略思路,規劃未來三年區域學校文化建設的發展藍圖,明確實施區域學校文化建設的重點項目,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實驗學校履行職責提供重要的依據。

  在編製《實施方案》的過程中,組織開展了"十五"期間閔行區學校文化建設狀況的調研,吸收了各區縣的研究成果,廣泛聽取並採納了本市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校長教師與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考慮與國家"現代學校制度"實驗區重點項目推進要求的銜接。

  一、成就與挑戰

  (一)"十五"閔行教育取得的成就

  "十五"以來,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下,閔行教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內涵發展等方面,形成了許多有效經驗和新的成果。

  1、教育投入逐年增長,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全區現有幼兒園155所,小學41所,初中2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5所,高中14所,完中5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特殊教育3所,職校4所,中專2所。全區中、小、幼、中專、職校在校生148298人。近兩年區、鎮兩級財政投入義務教育的經費持續增長。2005年以來,我區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繼續保持在100%,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2%。我區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10年以上,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13年以上,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一個結構合理、相互銜接、立體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2、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各類教育得到全面發展

  (1)基本確立了"兩級政府、兩級管理"的教育管理體制。小學初中標準化建設工程、中小學網絡"校校通"工程、加強初中建設工程以及現代化寄宿制高中建設等措施,縮小了區域間、學校間的辦學差距,全面促進了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2)以政府辦學為主,公辦、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社會各界參與辦學的格局基本形成。我區現有民辦幼兒園68所,民辦中小學15所,在校生占學生總數比分別為幼兒園37.6%、小學9.7%、初中24.1%、高中31.4%。此外還有直屬單位10家;社區學校13所,社區學院1所。目前,全區各類非學歷教育民辦機構101個,全年培訓人數超過20萬人次。

  (3)區域推進素質教育取得新成績。中等學校招生制度改革有力地推動了全區素質教育的實施。"新基礎教育"實驗有力地促進了校長、教師思想觀念、思維方法、行為方式的變化。區域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改革實驗正在政府和學校兩個層面展開,涉及區域教育財政撥款、人力資源配置、現代教育評估以及政校關係的調整、學校法人治理結構的落實等,並成為國家實驗區。

  3、師資隊伍建設取得成效,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目前,全區各類學校的專任教師8972人,幼兒園、小學專任老師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分別為73%、82.4%,中學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為84.4%。全區有特級教師21人,中學高級教師646人、占教師總數的8%,中級教師4357人、占教師總數的54%。

  4、外來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得到了解決

  目前我區有48800多名外來民工子女就讀,通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疏堵結合,以疏為主;條塊結合,以塊為主;條抓規範,塊抓落實"的管理模式和控制總量、擴大規模、改善體系、提高質量的管理特色。我區民工子女學校的辦學資源得到了優化,民工子女入學問題得到了緩解。

  5、教育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取得顯著成績

  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現有9所中小學接受境外學生,有489名境外中小學生在我區就讀。另有11所國際學校,承擔在滬外籍人士子女教育,在校生近8000名。

  (二)"十一五"閔行教育內涵發展面臨的挑戰

  "十一五"是閔行教育發展的關鍵時期。閔行確定了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教育投入持續增長,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面推進。閔行教育發展既迎來了難得的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閔行教育內涵發展還存在很多不適應:

  1、學校辦學特色不明顯,優質教育資源與品牌學校短缺

  作為一個教育大區,閔行區目前辦學的規模達到了歷史之最(中小幼250多所),但是區內辦學有特色,注重文化建設的優質學校、品牌學校並不多。以高中為例:我區現有市、區重點高中僅3所,重點高中在校生僅佔全區高中在校生的30%,且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及品牌學校的短缺,導致每年有一大批本區的優秀學生轉入其它區的品牌學校讀書。學校要實現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學校文化建設是必由之路。

  2、部分校長對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有差距

  塑造學校品牌必須灌注學校文化,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學校文化的建設至關重要。創建學校文化,校長起着核心領導的作用。當前,部分校長對學校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上還存有偏頗:一是學校文化建設滯后,不夠重視現代學校文化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現代學校文化制度的建設;二是學校管理重教學質量輕文化建設;三是生搬硬套其它學校或者企業的文化建設成果,出現"文化移植"現象;四是對本校已有的歷史和文化積澱疏於提煉和升華。

  在實現學校轉型和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整體提升校長的辦學理念,建設一支有智慧,能創造的創新型校長隊伍是實現閔行區域學校內涵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部分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還未能在教師群體中得到認同、共識和維護

  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它產生於學校自身,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共識和維護,並隨着學校的發展而日益強化,最終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為一所學校區別於其他學校的顯著特徵。但是在部分學校中,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尚未在教師群體中得到認同,造成了教師在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上的差異,並日益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以利於學校特色的形成,也是學校走內涵發展的基本保證。

  二、意義與作用

  閔行區作為國家現代學校制度實驗區,在第一階段,根據實驗研究的需要,開展了政府部門以及學校層面的部分實驗項目的研究,為區域現代學校制度的推進創造了較好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和制度環境。區域學校文化建設是閔行區作為國家現代學校制度實驗區第二階段的重點推進項目,既是一項創造性的系統工程,也是全面提高區域學校辦學水平的基礎工程。加強區域學校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也是促進區域學校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開展區域學校文化建設是構建區域和諧校園文化的需求

  《中國共產黨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十七大"報告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為一項專題提出來,針對性很強,這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文化、弘揚中華文化、推進文化創新指明了方向。在學校和幼兒園中開展和諧文化、現代文化的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全面發揮學校的雙重功能,加強學校文化建設,不斷地創造出更加符合時代精神的學校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引領人、感召人、全麵塑造人。創造先進文化、豐富傳統文化,是新時期學校發展所肩負的必要的文化使命。

  (二)開展區域學校文化建設是構建區域學校多元文化的需求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學校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的實施方案 標籤:研究生畢業 兩個文明建設 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