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后澆帶施工方案

后澆帶施工方案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后澆帶施工方案(一)

  第一節、施工概況

  本工程位於成都市光華大道與貝森南路交匯處,由九棟高層建築組成。由成都天合房屋開發有限公司投資,成都海特爾置業投資有限公司開發興建,一層地下室,1~9號樓及會所,商業建築均建在同一地下室上。地下一層,為平戰結合的地下室,平時為機動車停車庫,戰時為二等人員掩蔽所。

  后澆帶由地下室底板至頂板貫通,以滿足結構沉降和收縮要求,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后澆帶在主體斷水兩個月後封閉,在封閉時應嚴格按施工總說明中對后澆帶的處理進行施工並加強砼養護,為保證后澆帶的施工質量,特編製此專題施工方案。

  第二節、底板后澆帶施工措施

  一、底板后澆帶施工措施

  1、底板后澆帶支模:

  1.1、底板后澆帶採用鋼筋作骨架鋪三層鋼絲模板支護。鋼筋骨架做法:豎向立筋採用φ25鋼筋,間距250;水平筋φ18鋼筋,間距200。鋼絲網做法:10目撥花鋼絲網、5目鋼絲網、3目鋼絲網各一層,綁紮於鋼筋骨架上。

  (附圖一)

  1.2、為保證結構施工質量,后澆帶鋼筋骨架不得焊於底板鋼筋上,為抵抗砼側壓力加設斜拉筋和水平拉筋。

  (附圖二)

  1.3、后澆帶支模施工要求:鋼板止水片嚴禁鑽孔,止水片處立筋應斷開,與止水片的錨固筋焊接。

  二、底板后澆帶的保護措施

  1、底板后澆帶施工構造

  后澆帶放置期間,為了避免后澆帶長期被水浸泡,便於雜物的清除,在澆築底板墊層時,在後澆帶處澆築一條300mm厚的砼土帶,帶內形成排水溝,排水溝按1%的坡度向後澆帶內設置的集水坑放坡,集水坑間距10m,發生集水時用小型水泵抽排。

  2、后澆帶臨時封閉措施

  后澆帶放置期間,為防止雜物、污水進入帶內,採取以下封閉措施:在底板后澆帶兩側砌築120寬,120高的磚帶。砌體為M10。砂漿用MU5;磚帶與底板面轉角處用1:2水泥砂漿抹灰。上部用18mm厚膠合板板封閉。

  三、梁、板后澆帶施工方法

  1、梁、板后澆帶支模

  梁、板后澆帶支模採用鋼筋骨架鋪鋼絲網支護,參底板后澆帶做法。

  2、后澆跨的支撐方案

  后澆帶封閉前,后澆跨處梁、板模板的支撐不得拆除,同時后澆帶跨內不得施加其他荷載,以保證結構安全。

  四、梁、板及頂板后澆帶保護

  1、梁、板后澆帶保護同底板,但樓板上砌築500高的磚帶。

  2、頂板后澆帶保護同樓板,為防止高空落物打擊和雨水進入地下室,在頂板上架設防護棚和防雨棚。

  五、牆體后澆帶施工

  1、牆體后澆帶施工方法

  牆體后澆帶模板及支撐作法參照底板的做法。

  2、牆體后澆帶內側的保護

  牆體后澆採用外罩18mm厚複合板加以保護,用膨脹螺栓固定。其頂部應作防水保護措施。

  3、牆體后澆帶處側的施工措施

  外牆后帶放置期間,為確保室外土方的回填和防水施工,對后澆帶採取臨時封閉措施:按照業主下發的后澆帶-土-019號技術核定單實施。防水砂漿抹面,頂部採用膠合板覆蓋。底部留設集水坑,發生集水時用小型水泵抽排。

  五、后澆帶部位鋼筋施工

  1、后澆帶部位的鋼筋必須按設計要求圖紙施工不得任意甩搓和割斷。

  2、為了能在底板后澆帶內進行支模、清掃等作業,在底板上層鋼筋上留一個500×500出入孔,此部位的鋼筋在後澆帶澆筑前應進行封閉處理。

  3、后澆帶內裸露的鋼筋刷107膠水泥漿包裹加以保護。

  六、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築和養護

  1、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築

  1.1、砼的配合比設計應按施工圖及相關規範進行。經設計、監理、建設等單位認可後方能施工。

  1.2、后澆帶的砼處理:將模板雜物清除、表面浮渣、鬆散砼剔除乾淨,鋼筋及止水鋼板鐵鏽和水泥漿清除乾淨,露出堅實粗糙的面,並沖洗乾淨,排除積水,用噴霧器噴水48小時使其充分濕潤。

  1.3、混凝土要振搗密實,防止漏振,避免過振,採用斜面分層施工,振搗工作從澆築層的下端開始,逐漸上移,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

  2、后澆帶的養護

  待混凝土初凝后,用塑料薄膜加一層草袋覆蓋,水化熱峰值過後,砼溫度下降后,可撒薄膜,覆蓋草袋並洒水養護,兩種養護時間總計不少於14天。

  樓板及頂板后澆混凝土強度達到100%並經質檢員認可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撐。

  后澆帶施工方案(二)

  一、方案目的

  本方案中為方便施工,在外牆后澆帶處做直徑為1200mm的厚度為240mm的半圓形磚牆做為擋土牆,在外牆模板拆除后做防水層和防水保護層。此方案比直接在外側做直牆具有以下好處:

  1、 節省外牆處的8mm厚的止水鋼板。

  2、 半圓形擋土牆可以有效地防止土方回填時對防水卷材的破壞。

  3、 直徑為1200mm的半圓形擋土牆可以方便施工,工人可以在擋土牆內部進行模板的支設和混凝土的養護以及防水措施的施工以及雜物的清理。

  二、后澆帶施工流程:

  1、 施工后澆帶以外砼;

  2、 拆其餘部位模板;

  3、 砌築磚鈦模;

  4、 到設計規定時間后,施工后澆帶砼;

  5、 后澆帶砼強度達到100%后,拆后澆帶底模(側模);

  6、 做防水卷材搭接;

  7、 做防水保護層;

  8、 養護。

  三、后澆帶施工要求:

  本工程后澆帶為鋼筋混凝土溫度后澆帶,其應在樓層混凝土澆注60天後澆築,具體位置及寬度見相應結施圖紙。后澆帶留齒槽型,后澆帶採用微膨脹性混凝土,其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比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后澆帶兩側模板待后澆帶混凝土強度達到100%時方可拆模,后澆帶澆築時的溫度宜與主體混凝土澆築時的溫度接近。

  四、后澆帶施工

  1、鋼筋施工:

  按圖紙要求施工,在後澆帶鋼筋綁紮完成後做好防護措施(加蓋蓋板),防止鋼筋損傷及鏽蝕。在澆注后澆帶混凝土前對鋼筋進行檢查及除銹處理。

  2、模板施工:

  工人可以從半圓形擋土牆處進入內部進行模板的支設以及後期混凝土養護和防水措施的施工。

  3、混凝土澆註:

  按圖紙設計要求,后澆帶混凝土採用微膨脹混凝土,其強度比構件混凝土強度提高一個標號,澆注完成後應澆水養護不少於14天。

  樓板:后澆帶混凝土採用高一級無收縮混凝土,基礎底板:后澆帶混凝土採用C45 P8無收縮混凝土。

  4、砌築施工:

  本工程因施工工期緊,各項工程穿插進行,在砌築工程開始時后澆帶處還未澆注砼,所以必須將后澆帶的位置留出,留出的后澆帶位置為其所在的一跨範圍內。待后澆帶澆注完成強度達到100%後方可再行砌築。

  5、施工要點:

  (1)后澆帶混凝土中使用的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品種,應事先通過試驗確定摻入量,並由試驗室出具砼配合比報告。

  (2)微膨脹劑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及產品技術資料,並符合相應技術標準和設計要求。進場複試合格後方可使用。

  (3)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否則會產生局部過大或過小的膨脹,影響混凝土質量。所以,應對摻微膨脹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適當延長。

  (4)后澆帶混凝土應密實,與先澆搗的混凝土連接應牢固,受力后不應出現裂縫。

  (5)后澆帶混凝土澆築完畢后應採取帶模保溫保濕條件下的養護,應按規範規定,澆水養護時間一般混凝土不得少於7天,摻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於14天。

  (6)澆筑後澆帶的混凝土如有抗滲要求,還應按規範規定製作抗滲試塊。

  五、質量要求

  1、鋼筋控制。檢查后澆帶內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搭接長度和接頭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規定,尤其是后澆帶內鋼筋如果斷開,則要求綁紮搭接接頭面積的百分率不超過 25%,焊接接頭不超過 50%。后澆帶內鋼筋由於暴露時間較長,鋼筋鏽蝕在所難免,故混凝土澆筑前,應要求對鋼筋表面顆粒狀或片狀老銹進行除銹處理。若有鋼筋被踩彎或壓彎現象,在混凝土澆筑前應要求及時進行矯正。

  2、模板支撐體系控制。要求模板支模架子一次性安裝成型,待后澆帶混凝土澆築好以後再進行拆除,確保板底平整。

  3、兩側接縫收口控制。如採用鋼絲網時,製作的單層鋼絲網片必須繃緊,並且鋼絲網片與鋼筋支架綁紮必須結實、牢固。

  4、混凝土澆築控制。在澆筑後澆帶兩側混凝土的過程中,應採取對稱澆築的方法,保證后澆帶模板不會位移;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清理乾淨后澆帶中雜物,將兩側混凝土的鬆散石子鑿除,表面清洗乾淨,保持濕潤,並刷水泥漿。

  5、防滲漏措施。採用適合工程特點的后澆帶接縫形式和其與兩側混凝土接縫防水做法是做好防滲漏措施的關鍵,通常應採取企口縫或階梯縫,並選擇接縫中部設置止水條或止水帶的組合做法。

  六、安全要求

  1、溫度后澆帶,間隔時間為60天。后澆帶下及其兩側各1m範圍內的模板及支撐應確保受力和穩定。否則,可能會造成梁板上部裂縫或后澆帶部位下撓,頂板面不平、下沉等質量缺陷。

  2、后澆帶兩側所在跨內的梁板支撐均不得拆除,排距不大於1m(包括梁板支撐均應保留)。

  3、在其它部位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跨越后澆帶時,應保持警惕,注意腳下是否踩實再通過,防止踩空后掉落造成傷害。

  4、后澆帶澆筑前,應對澆築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了解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5、后澆帶澆築過程中工班長及項目經理部安全員必須全程旁站監督,發現“三違”現象立即制止。

  6、后澆帶澆築結束后必須將現場清理乾淨,並由工班長帶隊仔細檢查作業面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經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

  后澆帶施工方案(三)

  本工程地下車庫建築面積41940O,由四條后澆帶將底板和頂板分別分成七個板塊,東西向三條,長度分別為167.40m、160.80m和86.40m,南北向一條,長度為214.15m,底板和頂板上的水平后澆帶總長均為628.75m。相應地,地下室外牆上設有七條后澆帶,每條長度即為外牆高度3.80m,總長26.60m。因此,后澆帶的數量較多,工程量較大。

  本工程后澆帶均為防止混凝土收縮變形引起裂縫而設置的后澆帶,寬度均為800mm,厚度同其兩側相鄰結構,即底板500mm厚(梁處1000mm),頂板500mm厚,外牆300mm厚。

  一、后澆帶的留置

  后澆帶應按設計位置留置,先後澆築的混凝土界面應垂直於現澆結構平面,在先澆築的混凝土截面中部設置“U”型止水鋼板,止水鋼板的“開口”朝迎水面,止水鋼板採用短鋼筋頭與結構鋼筋焊接固定。止水鋼板上下(或內外)到現澆結構上下(或內外)表面採用2.5目專用焊接鋼絲網封堵,鋼絲網採用角鋼或鋼筋與結構鋼筋焊接而形成的骨架來輔助固定,兩片鋼絲網連接處的搭接長度不小於100mm,鋼絲網與骨架的扎結點間距不大於50mm。固定止水鋼板和鋼絲網的鋼筋或骨架鐵件均不得伸出結構鋼筋外表而進入結構鋼筋保護層,以防形成滲水通道。鋼絲網及其與固定骨架之間的連接必須具備足夠的強度和抗沖切能力,固定骨架必須具備足夠的整體剛度,確保先澆混凝土不衝破鋼絲網,減少后澆帶的變形和位移。

  先澆混凝土澆筑前,在進行隱蔽驗收時,應把后澆帶的留設作為重點進行檢查,檢查合格方可澆築混凝土。底板和頂板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當混凝土澆築至后澆帶附近時,應局部調整混凝土的澆築方向,即先澆筑後澆帶側邊,仔細而用力適當地振搗,使其形成相對較穩固的端面后,再往遠離后澆帶的方向澆築,避免順向澆築對鋼絲網形成強大的擠壓和猛力的衝擊。外牆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根據混凝土泵送時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分層澆築厚度控制在500mm以內,每4h覆蓋一次,當振搗到后澆帶兩側時,要細緻振搗,且不得過振。后澆帶處的配筋可以根據設計要求予以加強。特別地,底板后澆帶部位,在墊層施工時,沿后澆帶縱向留設2%的坡度,在後澆帶的端頭設積水坑,以便及時排出積水;在底板墊層澆筑後、鋼筋綁紮前做好防水層及局部附加防水層。

  二、后澆帶的保護

  后澆帶設置完成到澆搗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為了防止異物進入,或后澆帶鋼筋在外力作用下變形,或底板后澆帶處防水層受損,對將來混凝土澆筑後的結構質量和抗滲性能造成不利影響,況且由於后澆帶處鋼筋密集,一旦發生污染、變形或損壞,清理和修整十分困難,同時也為安全考慮,需對后澆帶加以保護。

  底板和頂板后澆帶可以採用固定鋼質蓋板覆蓋保護,但需事先在後澆帶兩側先澆混凝土澆築時預設固定槽,也可採用其它措施予以覆蓋保護。

  外牆后澆帶的保護方案是,外側採用一磚砌築擋土牆進行圍護,如下圖所示,內側採用木模板封閉。由於后澆帶中的鋼筋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或浸沒在水中,極易鏽蝕,可在後澆帶設置后儘快給后澆帶中的鋼筋刷純水泥漿,以防鏽蝕。特別地,頂板后澆帶在後澆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80%時,方可拆除后澆帶位置及其兩側的模板和支撐。頂板后澆帶留置期間直至后澆混凝土達到上述強度之前,其兩側板塊或梁底的模板和支撐不得變動,更不得拆除,且后澆帶所在跨內除結構自重外,不得另行施加施工荷載或堆載,以防結構受損。

  三、后澆帶的澆築

  根據設計要求,本工程后澆帶在地下室頂板混凝土澆築30天後可以全部封閉。由於結構由后澆帶連成整體,因此後澆帶的施工質量與結構質量休戚相關,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在後澆帶留置期間,儘管如上所述,採取了比較周密的保護措施,但往往還是難以避免地受到污染或其它損害,故在封閉前必須對后澆帶進行全面的徹底的清理和修整。然而,由於后澆帶處斷面較大,鋼筋密集,鋼絲網支設繁雜,清理和修整工作往往比較困難,但是必須克服畏難情緒和偷懶心態,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做細做實,否則將會影響結構質量和抗滲性能。首先必須清理出雜物,底板后澆帶還必須排空積水,然後祛除鋼筋表面的水泥薄膜和后澆帶兩側的鬆動石子,必要時,可採用鋼絲刷對接縫面認真清理,用鏨子鑿去表面砂漿層,使其完全露出新鮮混凝土。如果有鋼筋或止水鋼板變形現象,必須修整到位,如果有先澆混凝土跑模或滿溢、流淌至后澆帶的現象,必須鑿除乾淨。清理、修整工作完畢后,用水沖洗乾淨,並排除積水,接着,進行隱蔽驗收。

  頂板后澆帶在清理、修整過程中,由於其下方臨空,必須作必要的安全防護,一是防止上方作業人員踩空,二是防止落物傷及下方行人或其它作業人員。

  后澆帶隱蔽驗收合格后,頂板后澆帶要支設底模,外牆后澆帶要支設內外側模,后澆帶模板必須具備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與先澆混凝土之接觸面必須接合嚴密、平整服貼,必要時可夾以雙面膠帶或海綿條。

  各項工作完畢後方可澆筑後澆帶混凝土,澆筑前,用水充分濕潤新老混凝土接合面,然後鋪抹水泥漿或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一層,或塗抹混凝土界面劑一層。

  由於后澆帶中混凝土的澆築與兩側混凝土澆築存在時間上的差異,雖然先澆混凝土的大部分收縮已經完成,后澆帶兩側的混凝土界面基本趨於穩定,但是后澆混凝土如果採用普通混凝土澆築,必將產生一定量的收縮,而且發生在相對有限的空間內,所以必然會在新老混凝土界面產生裂縫。為了避免此類裂縫的發生,或控制其發展,減輕此類裂縫對結構的危害,后澆混凝土必須採用比先澆混凝土高一強度等級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築,其坍落度控制在120~140mm之間。補償收縮混凝土的配製方法:一是採用無收縮水泥配製,二是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適量的微膨脹劑,由混凝土供應商選擇採用。

  底板和頂板后澆帶仍採用自然流淌方式形成分層,外牆后澆帶應予以人為分層(按500mm/層),以實現分層布料、分層振搗。振搗應細緻,不得漏振、欠振和過振,振搗上一層時,振搗棒伸入下一層混凝土50~100mm,確保連續振搗。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減少混凝土的最終沉實量,對澆筑後的混凝土,有必要在振動界限以前給予二次振搗。現場掌握振動界限的方法是:將運轉着的振搗器以其自身的重力逐漸插入混凝土中進行振搗,如果在緩慢拔出振搗器后混凝土仍能自行閉合,而不會在混凝土中留下孔穴,這樣就可認為,混凝土仍處於流塑狀態,在振動界限以內,適宜進行二次振搗。

  底板和頂板后澆帶混凝土的找平以兩側先澆混凝土面為準,可略高2~3mm,作為收縮和沉實余量。表面泌水和浮漿要及時清除,不得漫溢到后澆帶以外的兩側板面,以免影響觀感以及後續構造層與結構層的粘結。混凝土面的收面型式是收光還是留毛面,同兩側相鄰板面。

  底板和頂板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後12h內且表面剛剛泛白時,即可覆蓋並澆水養護;外牆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後,一周內模板不宜拆除,用以保溫保濕養護,且在其外表淋水以保持模板濕潤,防止混凝土內水分過快地蒸發。后澆帶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少於14d。

  后澆帶混凝土澆築時,必須按規範要求分別留置標準養護和同條件養護試塊。

  四、施工組織

  由於本工程后澆帶分佈在多個項目組的多個施工區域,所以,各項目組、各施工區域必須服從項目部的統一部署,后澆帶的清理、修整、支模和澆築等各項工作必須統一步調、統一進度。

  清理和修整工作應按從上往下的順序進行,先頂板、后外牆、再底板,防止同一區域內產生上下交叉污染,相鄰區域交界處產生左右或前後交叉污染。

  混凝土澆築工作應按從下往上的順序進行。清理和修整結束並經隱蔽驗收后,即可澆築底板后澆帶混凝土,然後,支設外牆和頂板后澆帶模板,澆築外牆后澆帶混凝土,待其充分沉實后澆築頂板后澆帶混凝土。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底板和頂板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築必須分別在各項目組之間同時進行,退而言之,必須連續進行,即:各區域底板后澆帶必須同時或連續澆築,各區域頂板后澆帶也要同時或連續澆築,以防在相鄰區域交界處產生新的施工縫,而這種施工縫除了卷材防水外,結構內無任何止水措施,如果處理不好,必將成為人為的滲水通道,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