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試着用這種方法改變一恆寫作業磨蹭的習慣,我當時採取了三種辦法:
一、我和老師溝通並私下約好,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只要一恆做作業有了點滴進步就及時表揚他,以此激勵他寫作業的積極性。
二、周末,把他送鄰居家或邀請鄰居家的孩子來家裡,讓兩人在一起做作業。孩子的好勝心特彆強,兩人在一起做作業,無形中會激發孩子“不服輸”的鬥志,他會自覺、主動地集中精力寫作業。、
三、我每周打一張表格,表格上詳細記錄了每天寫作業的起止時間,及作業質量。如果一恆能連續五天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作業,且作業質量較好,就可實現他一個願望,願望他說了算,他可以選擇買輛小汽車,去看場電影,玩他喜歡的遊戲,或去吃他愛吃的肯德基。
這些方法,都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過了不久,他又恢復了拖拉、磨蹭的習慣。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由於當時學識有限,我怎麼也找不到原因。繼續查閱相關的資料時,我又有了新的發現:如果孩子表現出適宜或良好的行為,父母要不失時機地給予獎勵和肯定,這些獎勵和肯定就是刺激孩子再次表現好行為的正強化物。原來我許諾一恆的“實現一個願望”和對他的口頭獎賞都屬於正強化物。那時,還查到了使用“正強化”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1給予正強化物要適可而止,以免孩子產生“飽饜”,或者損害身心健康。
2行為養成后,有形的強化物要逐漸減少,社會性強化物(即精神層面的獎賞,比如:擁抱、微笑、口頭誇獎等)應逐漸增加。
3正強化對簡單行為的形成初期比較見效,對於複雜行為或者行為相對穩固以後,宜採用其他方法。
讀到這段話時,我才恍然大悟,我所採用的方法之所以曾在一段時期內有過顯着效果,而後卻又恢復原狀的原因竟是:在使用正強化法時,我沒有做到適可而止。
當然,這次查閱資料的過程我還知道了“間歇強化法”的焊錫概念:只強化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每天的行為那麼多,不可能對孩子的每個好行為都正強化。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正強化物可用。間歇強化法分定時強化、變時強化、定數強化、及變數強化四種。
我及時學以致用,根據一恆的實際情況,將前兩種方法應用於他身上。
首先是定時強化法,定時強化,即行為者每經過固定時段后所產生的行為,可得到一次強化。我告訴一恆:“每隔二十分鐘我就會去書房檢查一次,看你是否在認真寫作業。”這種方法也曾在短時間內有效果,因為孩子很會“鑽空子”,他會在我剛檢查完走了后玩一會兒,之後再做作業。這是定時強化必然會出現的弊端。
這種方法失效后,我又採取了變時強化法。我不再每天幫一恆計時、監督、檢查他做作業,而是改為不定期抽查。每周抽查兩次,一月中如果有兩次以上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或作業質量差,就取消對其進行獎勵。
這樣,一恆不知道我哪天會去檢查,他就隨時保持警惕,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這招非常有效,他寫作業的自覺性比以前大大提高。
河北邯鄲邯山區實驗學校一年級:琴棋書畫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