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浙江高考作文題材。我頗有感觸,對於童年,像我這樣大的同學,尤其懷念當初的日子。
想當年,我們在廣場,在公園,一起嬉戲,玩耍。一起想象,暢想,遨遊在童年。可是,隨着時間的飄逝,我們被家庭教育影響,被學校抹殺,變得僵化,卻更加圓滑。
回憶起曾經一時的莫言熱,想一想,很可笑,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諾貝爾”。
就這樣,我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就不能有一個愛因斯坦?
童年,我們具備了所有愛因斯坦所具有的東西:豐富的想象,聯想力;科學家所應有的淳樸,天真;親近大自然;能大膽地提出質疑,即與常理相悖的問題;敢於動手,不怕服輸;善於觀察,發現……
於是乎,大人們為了讓孩子有所成就,向孩子灌輸科學知識,文化知識。與此同時,教育思想也慢慢地在同學們的大腦中形成了,童鞋們知道了什麼是散文,什麼是議論文,什麼是幾何,什麼是電,什麼是二次函數,什麼是集合,什麼是元素,什麼叫做化學反應,什麼才是物理變化,什麼是平衡常數,知道了還會有虛數……
可是,慢慢地,我們發現:曾經的孩子們已經變了,成了青年同志。數十年的經歷像一把磨刀,將曾經稜角分明的多邊形磨成了光滑曲直的圓形。變得現實,猶豫,不再勇於動手;變得缺乏想象力;思維也變得固定,不再有從前的質疑精神……
這麼一說,我們幾年的努力好像都白費了。是嗎?回答是:不是的,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國家的棟樑,人才,各界的社會人士,有了許許多多的能為社會建設做貢獻的人。像農民,像工人,像老師,像廚師,像處長,像書記,像市委書記,像建築師,像律師,像為國家科技進步做貢獻的科研人員……
可以說,我們的人士有很多,可是,真正的“人才”會有幾個呢?各個人士所掌握的知識十分多,很廣泛,倘若讓我們的人士與愛因斯坦一通考試的話,除了考相對論,愛因斯坦一定是低於人士們的。但是,為什麼不是人士們發現的相對論呢?
再來一個假如,如果一個小孩子擁有很豐富的知識,那麼,一定會有一天,他得到足夠的經費,去發現一個定理,去創造一個機器。
因此,中國的愛因斯坦不是沒有,他們去的太早,都停留在了孩童的天堂,沒有離開的,也早已被摩擦的嚇破了膽子……
我不是批評整個孩子成長的過程的不當,而是想說,換一種方式成長,或許我們可以一年出一個“諾貝爾”。或許中國的科研,國防突飛猛進,打他國個措手不及。或許中國的經濟可以一翻再翻,人均GDP增長呈爆破形。緊接着,便是中華的崛起。
一年級:諸葛孔明
中國的愛因斯坦哪去了? 標籤:愛因斯坦作文 讀《愛因斯坦》有感作文 中國的作文 中國的教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