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的力量告訴我,它能穿透岩石;一陣風的力量告訴我,它能颳去山峰。是什麼讓它們能做到這樣的壯舉呢?在夢想之外,還有什麼?
誰都可以有夢想,這夢想可以是周到的斷想,可以是美好的理想,也可以是積極的暢想,甚至是興奮的遐想,這些夢想都包含了擁有者的快樂願望。少年輕狂者的夢想或許是做一名大總統,或是成為一名人人景仰的科學家,或是腰纏萬貫的財團總裁,因為在他們的腳下還沒有路,根本看不清自己將要走的和打算走的路,所以對面照過來的燈光總讓他們認為那是他們的彼岸,是他們的明天,也是他們的夢想。直到那條屬於他們的路越走越明朗,越走越遠離那個目標時才發現,夢想原來是那樣地遙不可及。
但人類不能沒有夢想,有那麼多人失去了夢想的同時,又總有一些人走近了夢想,實現了夢想,他們在別人眼裡是幸運的,更是令人羨慕的。可人們也知道,他們成功的背後是汗跡鋪成的道路,是心血滴灑的足印,是一次次徘徊、?廂濉⒚悅#?忠淮未渭崛獺⑼黃啤⒚闈浚???嗄選⒁簿??茲擰
我覺得“發憤”一詞或許能給一點解釋。人非憤而不發,自己儘管努力着,觸動着,旁人也勉勵着,幫助着,但總是站在別人的前面,而不是站在別人的上面,超越的總是一點點,進步地也總在一時。或許“事非經過不知難”,“強中更有強中手”,當回頭看時,發現更多的時候自己可以做得更徹底時,那就是因為沒有發憤。憤,是一種極致,愛到極致便是恨,“憤”就是愛的最高體現。比如愛學習,當你用全力去愛的時候,就表現為發憤讀書,不顧一切地讀書,那是一種超越一切地讀書,可以茶飯不思,可以夜不寐、食不甘、衣不整,可以犧牲其它一切個人利益,不計較失去的多少。這就是愛而致恨的一種表現。
越是“憤”,往往越能有所成就。司馬遷憤而寫《史記》,一部不朽的史作讓他名垂千古,可有誰曾想他當初的忍辱負重,他的忍氣吞聲,他的含冤受辱,他全然不顧,單為了他所心愛的史學巨著,因而數十載的披歷、撰寫,終於名定而功成。屈原《離騷》一作窮盡心經,用其真心悲喜而歷人生甘苦。
現實生活中的“憤”,有時讓人有點后怕,辦公室一老師言有一留學歸國的朋友之女,回國未到家中,為考公務員在大學附近租得一間簡陋之房,半年苦心讀書應考,吃的全是附近買的三元錢的快餐,吃完即丟,省時省力,其間未回一次家門,原因是唯恐在家受到他人干擾。結果半年後考試,一舉考得第一名,被順利錄用,現在一政府事業單位高就,非常響當。該老師在講起之時,一種嘆服的“嘖嘖”聲不絕於耳,我們也是聞者悚然,真乃“若為事業故,一切皆可拋”了。這就是“憤”而學習的體現吧?
夢想的實現與否,與我們的努力有關,努力的程度與人的意志有關,人的意志到底有多大,非“憤”不能成其大。我覺得若真要不簡單,非得有不簡單的意志才行,還是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成功=辛勤的汗水+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如果個人的意志和想法與人無異,那麼要有突破實則不太可能,要有超越也很渺茫,但若人的努力能達“憤”的程度,則無往而不勝矣。
(時2006-3-19)
超越夢想(教師手記之167) 標籤:超越夢想作文 手記作文 16歲的天空作文 超越自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