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鳥,都有獨特的啼叫聲。布谷鳥的聲音傳遍田野,使人想到春天來了;杜鵑的啼聲散布樹林,好像有什麼哀傷;夜鶯的啼鳴,像歌聲那麼動聽;貓頭鷹在深夜的號叫聲,聽起來有點可怕;喜鵲喳喳叫,清脆悅耳;烏鴉呱呱叫,刺耳難聽。
不論對哪一種鳥叫聲,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然而,鳥兒啼叫不是給人聽,而是給自己的同伴聽的。人們常常設想,鳥的叫聲是不是它們的“語言”,相互啼叫是不是在說話?
鳥兒並沒有“語言”。鸚鵡和八哥在鳥類中能說會道,居然能學人話,叫出兩聲“客來到”“六點半”之類的聲音,但是,它們並不懂得自己叫的是什麼意思。你問它“幾點鐘了”或是問它“吃過飯沒有”,它都一律回答“六點半”。根本是亂“說”一通。
但是,鳥的叫聲,在同伴中也有作用,它常常表示一種信號。一群烏鴉停棲在樹上,如果有一隻烏鴉受到侵害,發出驚慌的叫聲,其他的烏鴉,馬上會飛走。那驚叫的聲音,是“危險”的信號。許多種雌鳥的啼叫,是為了招引雄鳥,雄鳥往往應聲飛來。
鳥的叫聲,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雲南雙柏縣有個叫李德發的農民,從小生長在森林裡,聽慣了鳥的叫聲,懂了鳥的信號,經過勤學苦練,學會了鳥的叫聲,像真鳥叫一樣。他躲在樹林里,學着公老勾嘴鳥叫,母老勾嘴鳥就會循聲飛來。它學母鳥叫,公鳥會飛來;學幼鳥叫,公的母的都會飛來,能一叫百應。十年來,他用這個方法捕捉了四萬多隻害鳥。
大自然啟發我們去應用鳥聲。法國的動物學家,曾經把烏鴉的各種叫聲記錄下來,編成了一部“烏鴉語言詞典”。比如,在樹林里,他們把烏鴉拚命掙扎的聲音從擴音器播送出去,只不過二十秒鐘,成群的烏鴉全部飛起,黑壓壓一大片,像一團烏雲似的飛走了。應用這種方法,可以從田地里把烏鴉趕走,免得它們破壞莊稼。
椋鳥往往偷吃櫻桃,即使保護得很好的櫻桃園,也有10%到15%的櫻桃被偷。德國科學家用錄音機把椋鳥受害后慘叫的聲音錄下來,播送出去,椋鳥嚇飛了,櫻桃園得到了保護。
人不但善於應用鳥的叫聲,也會利用昆蟲和魚的聲音。上海有位老太太學蚊子叫能把蚊子招引過來,然後舞動塗了肥皂水的洗臉盆,蚊子一來就粘住了。黃花魚也有叫聲,聽起來有“嘩啦”“咯咯”“哥羅”三種聲音。有經驗的漁民,聽到叫聲,就能分辨出海里的黃花魚是多是少,向什麼方向游去,當聽到黃花魚浮遊在海水上層,就是拋網捕魚的時候了。
像錄製鳥的叫聲一樣,魚的聲音也可以錄下來。把某種聲音錄下來后再播放到海里,魚聽到后,便都遊了過來,聚集在一起,這時拋下網去,很容易一網打盡。
五年級:陳大俠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