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佳勛,是我大家族在台灣的第24代。2000年親戚朋友知道我要隨爸爸、媽媽跨海到上海求學時都替我擔心。我呢,則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當起了開滬第1代。
儘管爸爸、媽媽一再安慰我,大陸的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慈祥,可我總忘不了離開台灣時親戚們的叮囑:到了上海你可得乖點,那兒的老師很兇。為了不被老師批評,開學第一周我不敢和老師、同學說話。我努力剋制自己好動的本性,只是冷眼觀察着周圍的一切。一周后的一天,媽媽把我拉到身邊,語重心長地說:“佳勛,上海是媽媽的第一故鄉,我希望你像媽媽一樣愛上海這座城市。”我看了媽媽好一會兒,才用力點點頭。
自那次談話后,我開始與大家交朋友,我一天比一天快樂。那天,我拽着爸爸玩起24點,冷不丁從嘴裡冒出“皮蛋、老K”之類的上海話。爸爸聽得直瞪眼。剛進門的媽媽聽后,笑得合不攏嘴:“佳勛,你什麼時候會說上海話了?”“上海話?”我愣了愣,這才想起原來在學校與同學算24點時,不知不覺中學會的。我一抿嘴,又炫耀起來:“毛毛雨。”一旁的爸爸聽了更是茫然。媽媽呢,愛憐地摸着我的頭說:“看來,你已經開始喜歡這了。”
是啊,我越來越喜歡我的同學、老師了。我們滬東外國語小學有許多優秀的老師。他們不但教我們知識,還和我們一起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藝術節時,我們和家長在上海大劇院觀看了校樂隊的同學們的彙報演出,他們的水平可夠得上專業水準;科技節,同學們親手製作的飛機和賽車一個比一個神氣;閱讀日,大家互相介紹喜愛的書籍,再把書中精彩片斷製作小報,收益可大了;同學過生日,我和同學們一起戴着肯德基的面具,一起吃生日蛋糕……
掐指算來,我到上海已有四個年頭了,現在的我說起上海話來更加地道,我完全融入其中。就連我台灣的親戚朋友們都關心上海的變化、發展。他們和我一樣深深地喜歡上海這座美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