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隨波逐流可以不費力氣,就這樣隨他去好了。當真的置身其中,放棄逃離的願望,不再上岸,污泥濁水的感覺着實晦氣——隨一條清潔的河流遠去當然不錯,現在哪裡去找一條那樣的河呢? 想念清水,想念自然水域里的魚。魚最動人的品質是沉默吧,不愁食物的魚把自己養得胖胖的,慢慢遊動很安祥。即使一群魚在一起,也不喧嘩。安靜就是美好了,不擁擠——我迷戀莊子,他說:相忘於江湖。 沒有相濡以沫過的,吃魚的人,會因為它們相濡以沫感動。鑒賞悲慘,也是習慣。別的習慣還多着呢,習慣彼此糾纏,彼此禁錮,習慣用聲音和目光為別人的臉刻滿歲月,特別不結實的人在目光聲音的刀劍之中穿行,遍體鱗傷是自然的事。 就像魚,案上苟延殘喘,第一道工序已經開始,失去生命之前,先失去美麗的衣裳,那些鱗片。閃閃發光的,陽光照徹靜水,衣裳是金色的;月光塗染嬉戲的夜晚,衣裳就是珍貴的銀藍。當衣裳被剝,離開柔軟身體的時候,那麼臟那麼慘淡。 它們先死了。 我懷念鰣魚,它們也是因為格外鮮美成為“名魚”的。他們很好看——所有的魚都是好看的,尤其活潑遊動的時候,即使丑也是用人的標準看,即使真的很醜,也特別有趣,比如舉起小燈舉着誘餌的深海??魚,看了要笑。鰣魚銀亮亮的,肥滿又靈巧。尤其魚鱗,新婦即使在娘家訓練得慧心巧手,也常常給拿下。因為鰣魚做法講究不刮鱗,如果一碗清蒸春天富春江的鰣魚,端上來看魚的皮膚光光,那新婦烹魚手藝算完啦,一塊完的還有家教家世之類。聽說某大戶人家,新媳婦新婚三日之後下廚,也遇到鰣魚命題作文,她精心烹制鰣魚,弄好端給翁姑品嘗評分,一看魚皮沒有鱗附着,婆婆已經皺眉頭了:鰣魚也弄掉魚鱗?不知道講究嗎?規矩?沒有吃過沒人教過……懶洋洋夾起一點,入口卻香滑異常,美味不減。眾人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很快吃凈,人們都忘了拘謹本性,太好吃了,就快快吃得了。魚消失了,碗底金色湯汁蕩漾,淺金魚鱗將融不融的樣子,挑來一看:原來片片細鱗,用純白絲線一片片穿好,卧在魚下面。蒸的時候,魚鱗獨特脂香與魚肉鮮美融會一處,美不堪言。 有可能被漫不經心“棄置”的東西,這麼重要。 傳說鰣魚被漁人網到,知道自己水裡逍遙的日子沒了。它們“觸網不動,護其鱗”。哪怕只活一刻,也不要蓬頭垢面。哪怕明知將被烹煮,依然不允許把最美的衣裳弄破,即使那本是置自己於死地的美味根本,也不肯變壞不肯破碎,不肯蕪穢自己。護好自己美麗的鱗片,下一刻,來好了。 我懷念這種魚,據說春天的富春江不再有它們迅疾的影子,江邊飯鋪多想用鰣魚做號召啊,可是沒有。家家都說有價無市,偶爾網箱胡亂養的,徒有其名。 更加懷念。 傳說,它們的鱗如果不跟隨魚體一起清蒸,也還有用處。細細洗凈,浸泡石灰水裡一陣,之後取出晒乾,一片片亮晶晶,不同角度看,光影錯動。它們叫手巧的首飾匠收了去,做女孩子的花鈿。 來自春天江水的銀子。這樣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