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時,我們大多都寫過這樣的句子?“天上的星星像眼睛,眨呀眨的。”可是那時的我們絕不會想到那星光發出於幾百萬年前。事實上,正如霍金所說?“我們看到的是過去的宇宙。”
“望星空,我不禁感到惆悵。”詩人郭小川在一首詩《望星空》中這樣寫道。科學巨匠愛因斯坦也曾說過,面對光袤深邃的宇宙,他深感自己是那麼渺小。不僅是他們,其實,無論昨天還是今天,面對宇宙的浩渺,人們總感到自己是渺小的。然而不同的是,有人因此更加努力地學習、工作、生活,濃墨重彩地書寫着人生;有人卻因此覺得歲月流逝?生活乏味?沒有意義,於是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其實,能夠來到這世上總是幸運的,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那是更幸運的。是的,也許時間的潮水沖刷着一切,多少東西都不見了痕迹,然而思想不會隨波逐流,永恆的是靈魂,它不會被時間之流沖走。永恆的靈魂是什麼?柏拉圖可以告訴你。他說?“那是理性的世界。”正像孩子用沙土築成的城堡,重要的不是沙堡這個東西,而是那個孩子在建築沙堡之前,在他腦子裡想象好的沙堡的形貌。
“在海的遠處,海水那麼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的花瓣。”閉上眼,我彷彿看到了安徒生筆下那迷人的海,那兒是美人魚的故鄉。那可愛的小美人魚—海的女兒追求着一個永恆的靈魂,一個“像人類所擁有的永恆的靈魂。”為此,她寧願捨棄300年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她變成泡沫的時候,天空的女兒告訴她?“你已經成為精靈了,你若在300年中做滿足夠的善行,你就可以獲得一個永恆的靈魂。”安徒生以清澈優美的文字,輕輕的告訴我們?真、善、美是永恆的靈魂中的居住者。人們一次又一次地為這個童話所感動,不正是緣於人們對真善美的嚮往與追求嗎?畢竟,一切真善美的東西,人們總是讚美的,人們總是渴望的。即使在高度物質化的今天,當一些東西正在被悄悄遺忘的時候,真善美依然在人們心靈深處熠熠生輝。古往今來,人們始終追求着真善美。
你看,無論是鎮海的精衛、逐日的夸父,還是盜天火的普羅米修斯,這些神話人物身上不正體現了人們對靈魂永恆的追求嗎?你看,無論是以水墨抒胸懷的徐渭、追求“愛之極度明晰的具體化”的梵·高,還是為了繆斯自我放逐到大溪地的高更,他們不正是用自己手中的畫筆描寫了真善美嗎?你看,無論是那“飄逸思不群”的李白、抒寫“大江東去”的蘇軾,還是“我的深愛如陽光普照”的泰戈爾,這些詩人、作家不正淺呤低唱着一曲曲人類靈魂的讚歌嗎?還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生物學家······他們在追尋科學真理的同時也追尋着真善美,而他們的靈魂亦將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永恆。而更多的,是普普通通地工作生活着的人們,他們沒有什麼驚人之舉,也不曾有過什麼壯麗的事業,但他們在平平淡淡中,也以自己的辛勤勞動詮釋着真善美。許多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着真善美,追求一個永恆的靈魂,也許他們並沒有以此作為自己行動的明確目的,但他們的確這樣做了。而事實上,不正是這些可愛的人們讓我們的世界越來越美好了嗎?
靈魂可以永恆,永恆的靈魂里居住着真、善、美。
六年級:愛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