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此,來懷念已經逝去的張國榮。
“為何你不懂……
只要有愛就有痛……
有一天你會知道 ……
人生沒有我並不會不同……
人生已經太匆匆 ……
我好害怕總是淚眼朦朧……
忘了我就沒有用將往事留在風中……”
(摘自《當愛已成往事 》)
……
走不出,戲里戲外。戲如人生,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戲劇呢?說不盡的辛酸事,唱不完的腸斷詞。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的愛,霸王的情。虞姬的痴,霸王的恨。一出《霸王別姬 》,演的是兩世人的愛恨糾纏。張國榮,用一份情去詮釋了程蝶衣,換來一個悲劇。而後呢?事業正值黃金時期卻面對朋友之死,抑鬱之苦。心中的萬般悲哀說不出。而他,也如他最後出演的那部電影一般,跳樓身亡。愚人節,愚人、節。這一糾纏在人事百態,世事情恨的愚人,在這可笑的一天,了解了自己。
似乎有萬般感嘆,卻化不成文字來記述。它,有時給我不是那樣的真實。它是那樣的蒼白,刻印在紙張上,似墨非墨,化不開,解不完。分辨不出真假。或做作,或真情。就好象我不知我該以怎樣的面具活下去,我也不知道自己生存的意義。也和朋友探討過這麼一個問題。她說,這本是一個中年時回望過去才會思考的問題,現在卻過早的擺出來,不知是我們心真的老了,還是如“為賦新詞強說愁”那般。我們可以肆意的揮霍自己的青春,但不能阻止它的離去。就好象我們不知道青春是何時開始的,卻清楚的知道它是如何結束的。
一個個在那裡妄自嗟嘆。他說,活着就是為了知道為什麼活着。雖然看着有些可笑,但能看出几絲“大智若愚”的意味。確實,存活在世上的眾人,都處於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周國平的四本散文集里,清楚明白的闡述了這個觀點。),似是背負着某鍾未知的使命而生。追尋自己生活的意義,其實就是在尋找自己生下就帶來的疑問的答案。金錢、名利、愛人……是這途中的附屬,它們附着在這個答案的邊角,成為你前進的助力。或者只有到老去的那天,才知道我們所追逐的真相。
只是由一部電影,卻能牽扯出太多太多的感慨。人本就是一種感情用事的動物,冷漠的人,或許不應該稱之為人。
別了,恨了,愛了,散了。 標籤:別了,我的母校作文 別了,我愛的母校作文 別了,朋友作文 散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