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的合理結構
①點
②正
③反
④深
⑤聯
⑥總
理解
理,乃氣也;解,乃行也;理解,萬氣并行俱也。
似乎從人類社會產生的那一天起,人類就尋找一種最高境界。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忘我”的品行,以天下蒼生為重,那麼又如何從彼岸走到他岸呢?這時就需要用理解作橋樑了。
古時候,有位名叫林子宣的人,出生於市井之中,從小就發奮刻苦學習,但卻受盡了市井流氓的侮辱,在他的忍辱負重下,在十五歲時高中舉人,並回鄉做了知府。有日,林子宣的友人前來拜訪,問:“今已高中舉做了官,為何不教訓那些流氓?”子宣答曰:“我今日高中舉人,已經給了他們最好的教訓,你看,這些人終日在家,不敢出門,生怕惹事。我已做了知府,何必將他們趕盡殺決呢?”
其實,子宣的幾句話無不顯示了他高尚的品格,正是他理解了這些人,才會抱着一顆心選擇寬容。
理解有時是理解他人,也是理解整個社會。
菊花,正是理解了百花的爭勝之心,才不與其爭艷,選擇寒秋盛開;陶潛正是理解了整個朝政,才選擇了隱姓埋名。荷鋤帶露,忙碌在山水田園間,吟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屈原也是理解百姓的疾苦,才不與奸佞同流合污,自投汨羅江還在高唱“舉世渾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悲歌……
正是這種理解,才使這些義士揮毫如雨,寫下了不朽的詩篇;讓我們國家的文學寶庫多一些珍奇異寶;才顯得中華民族是那麼的有文化的底蘊,這些歷史,不都是對生活的另一種理解嗎?
理解是心與心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沉住心中一句話,換來的是海闊天空。壓住心中一股火,換來的是風平浪靜。當自己不能理解時想想我們祖國的歷史,那些飽經風霜卻人格高尚的民族英雄,那韻味無窮的歷史,就會讓人不覺想起一句話: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天隨性雲捲雲舒
理解 標籤:不理解作文 理解作文 誰能理解我作文 請理解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