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來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自己的片面想法而否定一個人。“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我們常掛嘴邊,可現實生活中,誰真正做到了呢?
杭州的圖書館允許一些拾荒者與無業游民進館看書或者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唯一的要求就是讓他們把手洗乾淨再閱讀,可有讀者跟館長反應身邊的流浪讀者散發異味,為此感到不滿。而館長是這樣回答的:“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您如果覺得不便可以更換座位,或者選擇離開”如果館長下一刻就讓人把流浪讀者趕出去,那杭州圖書館的"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這個稱號就成了一個笑話。
從古希臘時起人們就為了自由、平等做鬥爭,而偉大的蘇格拉底更是提出“美德即知識”的主張。現在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里,我們早已是平等、自由的,可是卻還是無法消除一些不平等現象。就比如上面所說的,我們同樣是人,是不分高低與貴賤的。圖書館本來就是免費開設給市民看的,沒有什麼等級之分,不會因為他們是拾荒者而不讓他們進館看書,這是他們的權利,我們無權干涉別人。但是,也不能說普通讀者是不對的,不能完全批判他們,那些讀者就好比一個代表,代表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想法,似乎是從古到今,無論多少次改革,那些等級制度的觀念還存在大多數人心中,覺得自己高別人一等,這種扭曲的優越感,我們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根除的。就是因為這種落後的觀念,導致我們想法過度片面化,這不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嗎?
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作者偶然中認識了一個流浪漢,剛開始時,作者是帶有一種“我比他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去和流浪漢相處的,他感覺與流浪漢相比是高他一等的,後來熟了之後不敢讓別人知道他認識一個流浪漢,也不讓流浪漢去他工作的地方。後來有一次,流浪漢向作者借了一些錢,作者認為他是流浪漢沒錢還他,覺得他不會還的,借了錢給他后,就再也沒找過他了。後來有一天,作者經過流浪漢所在的那條街時,看到了流浪漢,想裝作不認識,結果流浪漢走上前把錢塞給了作者,並說:我一直想還你錢,可又不知道你住哪,工作地方也不知道,就只能在這裡等着,現在錢還給你了,我要回我的老家了……作者在文章的後面說到:我自認自己是優越的,卻比不上一個流浪漢。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觸很深,讓我不禁反思,真正的優越感是什麼?
每個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沒有貴賤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