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認為的侵華戰爭,在日本人眼裡肯定不是侵略,而是大和民族的大東亞共榮。軍事僅僅是手段,這樣就免不了殺人。南京屠城時有過兩個日本下級軍官的殺人比賽,後來在南京處死時,這兩個人未知反悔,卻高呼口號。我們眼中的殺人狂,在日本人那裡儼然是“烈士”。看其行刑時的照片,也不過極為普通的日本人。可是普通人為什麼卻成了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這就要看看那個國家給他們提供的國民教育是什麼了。在我看來,那種教育顯然是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互為表裡的愛國主義教育。
於是,我們看到,一名“神風特攻隊”隊員,登機作戰前給女兒留下這樣一份遺書:“‘素子’這個名字是爸爸給你取的,爸爸希望你成為一個素樸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等你長大了,想念爸爸的時候,就到靖國神社來吧。你在心裡默念爸爸,爸爸就會出現在你的心頭”。遺書寫完,人即戰死,遺照也進了靖國神社。《東史郎日記》中那位東史郎當年出征中國,他母親什麼都沒送,只送了把刻有文字的匕首,說:“這是一次千金難買的出征,你就高高興興地去吧。如果不幸被中國兵抓住的話,你就剖腹自殺。因為我有三個兒子,死你一個沒關係。”也許我們驚訝,世上居然有這樣的母親,如此深明大義。當然她所深明的顯然是她那個民族國家的大義。且不說,在國家民族面前無個人,這種教育本來就很成問題,同時她事實上也很難想到她兒子所參與的戰爭,對另一個民族國家的無數母親意味着什麼。是的,民族主義是自私的,它眼中沒有其他民族,只有它自己。在那種狂熱偏狹的國民愛國主義教育中,東史郎聽了他母親的話,“覺得母親特別偉大”,他在心裡發誓:“要欣然赴死”。不難想見,這些連死都不懼的人,在中國土地上,將是多麼不憚於他們的戰爭作為。
就日本言,從國民教育的角度反思這場戰爭,應該看到,一個國家不僅要提供民族國家的教育,更應當推廣普世價值的內容。愛國家,同時愛人類。博愛、人性、人道、珍惜生命等都是具有普世性的基本價值。胡適當年留美,在超越國族的意義上聲稱“我是世界公民”,今天更應成為一種普世追求。以普世眼光看,當年為國征殺的日本兵犯下的屠殺罪,是一樁“反人類罪”。這種罪行不僅在於它殺害了某個城市某個民族的人,更在於它的殘害是針對人類本身和人類全體。因此,我不僅是作為一個南京人憎惡南京大屠殺,同時更是作為人並且為了人而對它聲討。這是出於人與人相通的“物傷其類”的感情。然而,遺憾的是,從國族角度,反人類的罪行卻可以轉化為民族國家的英雄業績,故幾十年來靖國神社總是要祭奠那些戰爭亡靈。這裡殊不難看出國族和普世這兩種價值間的內在緊張。相對而言,國族教育如果是必要的,普世教育卻顯得更重要。前者並不難,畢竟有血緣支撐,後者卻需要超於血緣之上的價值理性。
誰製造了軍國主義,誰就製造了南京大屠殺 標籤:南京大屠殺作文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作文 愛國主義作文 社會主義榮辱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