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華誕喜慶之餘尚未散盡,三部紅色經典電影收尾之作【秋喜】,適逢廣州解放六十周年的金秋之季在全國上影。影片通過珠江的灰暗漁光,濃郁的嶺南風情,樸實的?家淑女,血腥、殘酷殺戮的強悍視覺,再次把人們的追昔又帶到“黎明”前夜的廣州。
影片以毛澤東主席向世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共產黨人“建國大業”的勝利為始,用類似於“潛伏”的表現手法,近似於“風聲”的有限時間段,向人們展示浴火重生后的廣州,演繹出另類戰場中追夢者的信仰。這種始料不及的演繹技巧,給觀者帶來諸多遐想。
一。片名,觀影之前,給人直覺“秋喜”是該片的主角。影片由始至終的由多類的?家淑女--秋喜,穿梭與故事情節之中。在影片的結尾,讓人看到了栩栩如生又似飄渺的秋喜,也看到了,縱然身負致命槍傷卻依舊步履蹣跚執着尋夢的晏海清。這一個已死另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兩類形態一種身影,在鮮艷的紅旗襯托下,揭示出“秋喜”是特指人物的代名詞,是一種為新中國解放事業獻身的民族精神,是時 間鋪墊上的金秋十月之喜。
二信仰,影片不同於以往類似題材去刻意描繪我黨志士英雄壯舉的套用模式,而是用不同追夢者嫻熟的表演技能,去刻化他們不同的內心情懷。夏惠民時任國民黨軍統廣州站處長,晏海清則是我黨地下工作者並在該站任職技術科長。他倆原本是黃埔軍校同門,終因不同的政治立場,不同的信仰,成為另類戰場中明爭暗鬥的對手。雙方為之不同的奮鬥目標展開了殊死的鬥智、斗勇、斗恨、斗情的暗中角力,不但使劇情跌宕起伏充斥懸疑,而且成為全劇情節的主要支撐點。影片一開始即以百姓收聽“建國大業”的成功喜訊卻慘遭殺戮的情節;用夏處長那種歇斯底里又喜怒無常的狡黠和兇殘形態,去揭示國民黨反動派在政治、經濟、軍事、民心等諸多方面徹底崩潰時,其追隨者所表現出來的複雜矛盾心理;用反派代表人物對信仰的理解,以人烘託人的比對方式,謳歌晏海清所代表的共產黨人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對黎明前曙光的期盼,對人生價值的詮釋,對人類愛情的想往。這種邪惡與正義,壓抑與高昂,經過劇中區委書記老陶面對嚴刑拷打寧死不屈的壯舉,用“我們是活着的死人”的職業情操,用晏海清甘願保全戰友,決不背叛組織而自盡的英雄氣概,通過人物表情,精鍊台詞,反常之舉和情感碰撞,充分渲染了共產黨人堅守信仰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三 情感,該劇打破了以往題材對愛情的單一表現形式。在鞭撻夏惠民對粵劇名旦那種異類的喪心病狂式的性發泄同時,去弘揚人類對愛情的正確理解。孤軍奮戰的地下工作特點迫使晏海清神經高度緊張始終處於殫精竭慮之中,受其感染,秋喜,那一刻寬衣解帶情願為他排憂的執着奉獻舉動,成為該劇情感戲的起點;晏海清因無力救助書記老陶使其為革命事業壯烈犧牲。當那種自責,那種悲憤,那種傷感,那種痛苦的掙扎,只能藉助藥物麻醉自己的靈魂和身軀時,秋喜義無反顧的衝上去與其相擁互抱彼此痛哭失聲的場景,把長久相處的友情,把人類男女間的愛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悍然淚下;秋喜的死構成了全劇出乎意料的高潮。晏海清那種仰天長嘯的舉動,精準的演繹出男人此刻撕心裂肺的情感,特別是在瓢潑大雨中,他通過激情的,肢體的,傳神的,恰當的表現形式,釋放在精心呵護整理秋喜遺體的情節中,那種痛徹心扉的表情,那種歇斯底里的呼喚,詮釋着他對敵人的憎恨和對秋喜的摯愛。此時,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凄慘壯舉,促人為之而動,催人為之而泣。
四反思,作為紅色經典的三部電影在祖國華誕之際梯次放映,有其深刻的政治意義。她即提醒人們勿忘“建國大業”的來之不易,有暗示着人們記住那些飄過的“風”留下的“聲”,還告訴人們祖國十月的“金秋之喜”。這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教育,更重要的是讓人們記住為之奮鬥而犧牲的無數革命先烈。學習他們的英勇頑強,學習他們對事業的忠誠,學習他們對信仰的堅守,學習他們對新中國誕生的無私奉獻。不可否認,在過去較長的時間裡,人們似乎只停留在欣賞“曹夢德”一統天下的氣吞山河之勢,頌揚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摧枯拉朽的高奏凱歌之舉,而無意識的淡忘了還有很多很多在另類戰線中離我們而去的無名英雄。正是由於他們工作的特殊性,隱蔽性,我們的記憶也僅僅停留在【烈火中永生】和【永不消失的電波】的模糊之中。坦率地說,我們能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真實姓名,有多少人理解他們工作的殘酷和對家人的無奈冷漠,又有多人能了解當他們直面敵人的嚴刑拷打時所表現出對組織的忠誠和對道德的操守,還有多少人懂得當他們在被押赴刑場的途中,尤其是即將看見曙光而必須慷慨就義時的人生感悟……?回答是肯定的——沒有。可以想象,那時需要他們有一種勇氣去面對地獄的烈焰,需要他們有一種意志去面對無情的考驗,也需要他們有一種忠誠去面對自己的信仰,更需要他們必須放棄個人的寶貴生命去實現夢中的理想。人們常說,共產黨人為信仰而英勇獻身的壯舉是可歌可泣的,但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這種另類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的真正含義呢。然而,時光正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情的流逝,往事也在歲月的煙塵里漸漸的消失,此時,當我們生活在合家歡樂中,享受與歡歌笑語里,是否應該去追思那些早已過去的人和事呢。
應該說電影【秋喜】是一個即簡單又樸實的題材,在慶祝祖國華誕之際也達到了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預期目的。但該片也不乏編劇和導演有些不經意的差池,還有些無法經受推敲的情節。簡如,晏海清幾次過於輕鬆地獲取情報,又如影片結尾,利用招展的紅旗去驗證烈士們為實現信仰所付出鮮血的情節,讓人感覺不到藝術的魅力反而顯得過於牽強。
一己之見,另類戰線的懸疑特點,應該留下懸念而不是結果。
秋喜觀后感 標籤:《爸爸去哪兒》觀后感作文 法制教育觀后感作文 《哈利波特》觀后感作文 電影觀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