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來自雙江鎮中,名叫熊佩玲,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演講題目是:《互肋友愛,共創和諧社會》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其是的一份子,團結,友愛,互助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的道德品質,只有擁有這種優秀的的品質,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在校園,就在我們身邊,團結互助友愛的行為隨處可見,我們班班同學大多數來自農村,一樣的裝束,一樣的樸素,一樣的鄉村風俗,使得我們在一起生活學習,相處得很融洽,沒有高貴貧賤之分,有的只是平等,互肋友愛。
學校每期都開展體育比賽活動。只要有我們班參加的。總會看到我們班的同學在賽場旁觀看。做啦啦隊。正因為場外同學的團結一致,鼓舞了賽場里的隊員們,每次比賽我們班總能獲得獎狀。男同學還多次獲得藍球寒的冠軍。如果場內隊員彼此矛盾,不互相配合,勝利的結果能得到嗎?所以,班級團結的力量的巨大的
也許有人會說:“你所講的團結友愛,只有在平時才能體現,在危險面前將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樣的說法,我將大聲的對他說ON
2003年12月23日晚,重慶開縣發生特大井噴,富含硫化氫的有毒氣體噴涌而出,面對災情,開縣教師發出了“老師在,學生在,不論發生什麼情況,我們必須和學生在一起,決不能讓一個學生出事”的豪言壯語,他們顧不上自已的家人,一次次昌着生命危險,衝進宿舍,尋找學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學生築起一道安全屏障,災情過後。人們找到了打電話報警的譚老師,他倒在了自家門口,再也起不來了。緊握在他右手的手機告訴人們,這十分鐘,內,他連續打了七個電話,正是這七個電話,讓他失去了最後的逃生的機會,也正是因為這十分鐘的等候,讓他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與他一起離開了人世。
開縣教師的這種在災難面前將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不正是團結友愛最有力的證據嗎?他們的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創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嗎?
非典時期,手拉手的互幫互肋,印度洋大海嘯面前人們更的肝膽相照,共同努力,將損失減到最小,今年夏天,我市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災,三千一百萬重慶兒女眾志成誠,團結一心,共抗旱魔,這就是我們“團結互肋友愛,共創和諧社會”最有力的行動。
同學們,讓我們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真情,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共創一個和諧的社會,讓每一個人都生活得幸福,快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