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災區群眾帶去溫暖的春風,他們讓自己的生命暴露在高原最寒冷的位置。
高原缺氧,是許多從內地趕來救援的子弟兵無法迴避的艱難處境。
4月18日,在青海玉樹的抗震救災現場搬運物資時,四川安岳縣某預備役團的救援官兵王忠貴和楊國軍一起暈倒了。他們來到玉樹的三天中,一直擔負著抗震救災物資卸載和分運任務。他們一直有高原反應,但不肯撤離崗位,這一天,終於被高原缺氧擊倒了。初步診斷,他們患上了腦水腫,生命危急,必須儘快送醫院搶救。
在一萬多名奮戰高原的官兵中,因高原反應而暈倒的不在少數。但這些頑強的官兵通常只是稍事休息,又立即投入戰場。可是,王忠貴和楊國軍的情況太嚴重了,他們不得不離開高原。
沒上過高原的人,很難想象那種缺氧的痛苦感覺。嘔吐、暈眩,全身發軟,而我們的子弟兵,為了救援災區群眾,卻必須在這種缺氧環境里不停地從事重體力勞動。武警青海消防部隊一位參加救援的官兵告訴我們,他們的救援隊共有200多人,有近50%的隊員或多或少都有高原反應。他們長年駐紮青海,對高原的適應能力還算比較強的。他們況且如此,可以想見,大批從內地趕赴災區執行救援任務的子弟兵承受着怎樣的折磨。
他又暈倒了。這位名叫陳崗的戰士,是武警山東省消防總隊抗震救援隊的官兵。連日的搜救行動和高原反應,他已經嚴重的體力透支。他的戰友中,反應嚴重的,有的已經開始吐血。儘管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但他們沒有一個人要求回到後方,全都忍着病痛和高原反應繼續堅持在救災現場。可是,在災區當你採訪每一個救援官兵的時候,面對攝像機的鏡頭,他們表達最多的就是儘快救人、儘快讓災區群眾的生活有着落。就算你發現他們有高原反應的癥狀時,他們也不願意承認。他們說,他們是人民的子弟兵,為了救助人民,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如果哪一個部隊的官兵承認高原反應,就是給自己的部隊丟臉。此時此刻,我們不知道這些軍人已經多少天沒有合眼,多少天沒有吃上一頓安穩飯了,但我們知道,他的父母和親人也在家鄉等着他平安歸來。
子弟兵對災區同胞火熱的情懷,也表現在許多不為外人看見的地方。
藏族小男孩桑珠多傑還不懂事,才一歲五個月。他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為了保住他的雙腿,曾經讓解放軍總後衛生部大動干戈。
地震中,桑珠多傑的雙下肢受到了擠壓,並且重度凍傷。送到醫院時,他的兩隻小腳腫得透亮,紫得發黑,情況非常嚴重。為了保住他的生命,有的專家建議儘快截肢。可是,他才一歲多啊,今後漫長的人生該怎麼走路。
醫療專家都見過太多痛苦,都有保護性地不讓職業環境干擾自己心境的能力。可是,面對這位藏族男孩的兩難選擇,他們感受到了無法排解的痛苦。
誰都希望保住他的雙腿。可是,人類並沒有看透身體的全部奧秘,如果一味仁慈,有可能使這條幼小的生命嘎然而止。
沒有一個人下最後的決心。
最後,三所醫院的一批大夫和專家共同向解放軍的最高衛生部門發出請求:為了對桑珠多傑的雙腿找出最佳手術方案,他們請求衛生部,調動全軍多名資深專家,在格爾木和北京兩地同時進行網絡視頻會診。
在約定的時間,相距數千里的醫療專家調動起全部智慧,對這位藏族男孩傾注了溫暖的愛心。他們形成了最後決定:先不截肢!
他們決定先給孩子做小切口減壓手術,再密切觀察。
所有人都為這一最後決定大鬆了一口氣。這些技藝精湛的權威醫學專家,為了一位普通的藏族男孩,費盡了心思。
桑珠多傑沒有截肢,目前仍在密切觀察中。
我們為他祝福,希望他長大后,他的雙腿能在遼闊的青藏高原健
高原缺氧的艱難處境 標籤:艱難作文 青藏高原作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作文 艱難的選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