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啊,那些圓柱形的樓房是幹什麼的啊?”在旅遊大巴上的我們,透過窗戶看見了一個個好似蘑菇的圓柱型建築,乍一看又好像是天外飛碟!導遊拍拍手,我們立刻朝他那邊望去,他清清嗓子說:“今天晚上我們就在這裡住下,等一下在我這裡領房間的鑰匙。”什麼?!今天我們要在這裡住下?
到了目的地我就迫不及待的衝下巴士——一個個巨大的圓柱型建築引入眼帘,像古代的瓦房,頂上蓋了瓦磚,與那些古代建築不同的是,它的四面八方都是被土圍起來的,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客家民居?
走進僑福樓,一位老人坐在門旁,房樑上柱有鳥巢,老人告訴我們,他就是建這棟樓的樓主,他飽經風霜的臉上掛滿了銀鉤,好奇心使我問了他許多關於土樓的問題,他說,他已經有80歲了,當初他的爸爸媽媽生了四個孩子,他排行老三,老大、老二、老四,在外地賺足了錢準備蓋房子。老三,就是他出力。
由於是在山區,為了防盜匪的騷擾,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粘合劑,以竹片、木條做筋骨,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
哦,原來是這樣啊。由於我們是遊客所以住在僑福樓,着名的承啟樓在我們的旁邊。
吃完了晚飯,我和媽媽去了承啟樓,大門旁邊的對聯上寫着“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我們走進大門,一圈都是居民,圓柱的裡面還有圓柱,大土樓裡面還有三圈小“土樓”,我們好像走進了一個迷宮,為了不迷路,我們只在外圈走,土樓里一共有4層樓,聽裡面的人家說:“土樓一共有400多間房,就是說你一年都住這裡,一天一間房也住不完。”由此可以知道這裡住着上千人,他們全部都姓梁,“土樓是原始的生態型的綠色建築。”黃漢民說,土樓冬暖夏涼,就地取材,循環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態全面體現了人們今天所追求的綠色建築的“最新理念與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綠色土樓,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住在土樓里,有事情大家會互相幫忙,鄰里和睦。孩子孝不孝,會有口碑,好的學習,壞的批評,起到教育約束的作用。
由於太晚了,我和媽媽就回到了僑福樓,我們住在第3層,僑福樓裡面是一片空地,鋪滿了石頭,還有一口井,我們從井裡打了水在房間里睡了,房裡沒有空調但是也很涼快。
早晨,鳥巢里的小鳥圍繞着圓形的屋頂轉了一圈兩圈,抬頭向天空上望去,我們像在一口井裡一樣,天空也是圓的,頗有一種“井底之蛙”的感覺呢。
我們收拾好行李,與老人告別,我們走上巴士,我戀戀不捨的望望福建土樓,我真想一直呆在這裡,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我們總歸得向新的旅程出發了。
福建土樓真是顯示了傳統建築文化的魅力啊!
初一:張栩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