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公交車擠啊!身在小城,卻仍有學生“肩摩趾錯,以挨簇為樂”。
“哎呀,可算擠上了車。”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站穩了腳。
車上很悶,胃裡快“翻江倒海”了。不適地轉過頭,看見一個阿姨抱着一歲左右的孩子靠在凳子旁。司機正催她買票呢,她表示馬上就投幣。
這車上的人視若無睹,怎麼捨不得起來讓個座?臉也不紅吶。離阿姨最近的一個學生再也坐不住了,站了起來——可是阿姨卻沒看見。倒是一個女孩鑽了空子,一屁股坐了下去,還招呼同伴一起坐,擠一擠。這一幕讓我格外氣憤,要是我能夠走過去,能說一說她,我一定不放過這個機會。
“嘰——”車子一下急剎車,再加上本來的推推搡搡,我真的要反胃了。頭都轉不過去,也不知道那個阿姨找到位子沒。
回到家,我疲憊不堪地將書包往沙發上一扔,癱坐在上面,跟爸爸講起了這件事。
如今社會各處都在構建和諧社會,其重點就是“以人為本”。“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就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我一本正經的讀給爸爸聽。
那不就是體現出人們身上還缺少些什麼東西嗎?那就是公德心。“給老、弱、病、殘、孕者讓座”之說我們已耳熟能詳,但誰百分之百做了,一定有很多,但總有人上公交車前首先拋下了公德心,再瀟洒的走上車。放棄那一點仁愛,多給自己一點方便,良心不安啊!就讓那公德心隨着公交車的發動,被車輪捲走,再一點點地碾碎。
回頭看看,問心無愧;看過以後,信心百倍!不要放棄車輪下那一點公德心,以寬容、仁愛對社會,換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