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無疑是中華五千年來文化精髓的沉澱。古代陽春白雪者,在天定風清,惠風和暢之時,共聚山林,煮茶聽琴,品茗論道,在繚繞的茶香中,一觴一詠,暢敘幽情,各抒高見,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可謂其樂無窮。可見,對中國古代的雅士來說,茶,無疑是一個人品位的象徵,少了茶,便沒了情趣,便難以盈懷。
那時的茶,所承載的,不僅僅是一片片甘澤明潤的茶葉,更蘊涵了賢者雅士那高雅的情趣,以及於青雲而直上,度白雪以方潔的風骨。
當時間將歷史一頁一頁地燒成灰燼,在這個充斥着金錢,慾望的現實社會中,茶,已不再是文人騷客的專利。更多的時候,可見世俗之民,聚在一起,在繚繞的茶香中,滋潤焦渴咽喉,談論生活關節,下里巴人者,亦有了享受茗香的權利。由此而生的世俗茶道所呈現的,少了幾分賢人的清高,多了幾縷世俗的淳樸。
於是乎,不必唐突市井之中處處可見的茶盞了罷,亦不必唐突大量廉價積滯在庫房的茶葉了罷,當然,若這可以以“茶的普及”作為措辭,而另一批茶葉卻以其質地高貴,產量稀少,成為了地位權貴的象徵,亦或,成為了“走後門”的首選:托個關係,一包西湖龍井外帶一大把鈔票??好說好說:升個官職,一袋碧螺春外加少許金銀首飾??好辦好辦,如此下來,曾是沉澱着陽春白雪者高尚風骨的茶葉,終究難逃銅臭的侵蝕。
而今的人再次品茶,怕是再難以品出古人“煮茶聽琴,高山流水”的氣韻了罷。
而今的人再次說茶,怕是再難以說出古人“聽風躍露,嘯歌山林”的豁達了罷。
而今的人再次悟茶,怕是再難以悟出古人“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見地了罷。
茶的悲哀,隨着高速發展的科技,卻越發突兀起來。同樣精緻細膩的紫砂壺,同樣甘澤明潤的茶葉,品出的,卻是滿嘴的銅臭與悲哀,一種社會的悲哀,一種文化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