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天龍八部》的人,一定忘不了蕭氏父子與燕雲十八騎悲壯的長嘯,同時,對契丹。這個勇猛豪邁的游弩民族徒增不少好感。然而,那些草原的子民早已絕跡,如今只有那一座座山陵和地宮,還未被風沙埋沒。 我們不禁要問,他們究竟從何處來,往何處去了呢? 從地宮挖掘出來的壁畫看,契丹人無論外貌或服飾,都與波撕等中亞地區的人有相似之處。或許,他們經過了我們難以想象的艱苦拔涉,才走到今天的內蒙,並且開始被漢化。竟過太祖耶律啊保機,太宗耶律德光的創業,契丹國力漸漸強盛,民豐物博,並有了自己的文字,強大的療國開始不斷對外征戰。 然而難的是守業,國庫的充盈,暫時的太平,讓遼君放了心,貴族的奢靡生活,從他們的喪葬之具可見一般。一個18歲的夭亡的公主,在出嫁時便由皇帝賜下殮具:包括金面具,金線做成的斂衣,其墓中的隨葬品更是極盡奢華,耶律乙辛,道宗時的大奸臣,陵墓雖已被盜,其制式仍然可觀。但是,天柞帝時遼帝國已日薄金山,不久就被另一個也是從困苦中走向強盛的金國滅掉了,然而,再不久,金國也步上了遼國的後塵,強悍的蒙古人開始橫掃歐亞。 歷史沒有停滯,它似乎在不斷、證明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名言,但為什麼帝國總要由開始的勝強走向最終的衰亡呢?環境使然!優越的外界條件再加上貪圖享樂的內因,良好的事物也會逐漸變化的。 再放眼一憋曾經有鐵馬金戈縱橫的無邊無際的大草原,勇烈的英豪也猥瑣的小人一樣化為糞土,曾經氣吞萬里如虎的北風,也只在輕聲低訴。聽吧,這逐漸微弱的契丹人的悲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