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睡著了…… ——讀《阿Q正傳》有感 歷史是一部長卷,再怎麼博大精深也終究要翻過去的;歷史是一個故事,多少是是非非在一個多彩的世界里循環往複。我們攔不住它滾滾的潮流,惟有在現實的寂靜中,或漠然或虔誠地品味曾有過的似模糊似清晰的記憶。然而,魯迅先生寫的《阿Q正傳》始終在我心間震撼! 《阿Q正傳》中,作者幾次寫到了“他又睡著了……”阿Q的麻木,使作者痛心不已。其實,在那樣的環境下,阿Q不睡着又能怎樣?他不可能到夏瑜那裡去接受開導,不可能聯合王胡、小D朝趙老太爺家裡扔炸彈,自然也不可能去告訴祥林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和大部分中國人一樣,阿Q只能“又睡著了”。 睡着,是一種逃脫;睡着,是沒有參與資格狀態下的體面的解脫方式;睡着,或許是出於一種“老子不幹了”的心理;睡着,或許是因為睜了眼睛也看不懂…… 皇帝喜歡阿Q睡着,趙老太爺希望阿Q睡着,當然,一切通過不合理的社會秩序而得益的人,無不希望阿Q睡着。只有夏瑜,為阿Q的不願醒來而沉痛地哭泣…… 今天人們讀《阿Q正傳》依然發笑,而笑過能深思的,卻比魯迅的那個時代要多得多,但還沒多到能齊喊一聲便使全天下阿Q都醒來的程度。 順民的最大特點,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你一揮手,他就前進,你一斷喝,他就睡着。統治者為培養順民,可謂是“用心良苦”,除了“君權神授”一類的教化,還輔之以“大棒加胡蘿蔔”政策,以求江山千秋萬代不會易姓。 焚書坑儒式的專制出現前,學術上曾有過“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專制出現之前,人們尚能思考。人民常常在“順”與“不順”的路口苦苦徘徊,考慮當順民的屈辱,考慮反叛者的災難,最終痛苦地選擇“睡着”,沉睡中消磨自己的鬥志,但同時有期盼“聖人”出世,力挽狂瀾,扭轉乾坤,然後好給“聖人”當順民。想到這裡便可以甜蜜地睡著了,即使帶着遺憾。 歷史的年輪始終是向前滾的,在經歷了百年來的帝國主義侵略,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折磨的中國人是越來越不願意“睡著了”。這正是魯迅先生的理想,雖然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