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將是徹徹底底的失敗者,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物質與社會進步的標尺,是素質和涵養的表現。它是生活藝術與科學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千百年來人類共同創造的結晶。文明體現了人們言行舉止的高雅,得體。文明的概念有時很寬很長,大而籠統。有時又具體到某一個微小的細節。它既是過程的點滴積累,也是規範約束的過程。我們在頌讀“十個學會”時,不難發現。在生活中一個“請”是文明,在矛盾中一句“抱歉”是文明,在學校中愛清潔也是文明的表現。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文明如空氣無出不在。
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句話告訴我們,愛別人的人,往往受到別人的愛戴;尊敬別人的人,往往也受到別人的尊敬。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兵處劣勢,聽說袁紹的某士許攸來訪,竟顧不得穿衣,赤着腳慌忙出來迎接,對許攸十分尊重。許攸被曹操的誠心所打動。為他出謀劃策,打敗了袁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基礎。
另外,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則會影響國家聲譽。據說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作為笑料,大肆渲染,大加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不正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嗎?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人的需求,而是我們大家所需。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裡,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如果領導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普及文明禮儀,推崇“十個學會”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話。毫不疑問,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的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同學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學習氛圍中!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