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可能是黃山最好的宣傳文字了。因為它沒有功利性,可能更深入人心。
去黃山之前,雖然也讀過有關黃山的一些遊記,其實心中沒有多少概念。旅遊景點的魅力,大約只有親自去看一看才能感覺到。文字的東西,在大自然面前總是很蒼白無力的。
我們去黃山在去年的四月下旬。到達黃山後,已經是下午了。住在旅館里,老闆介紹說下午可以到翡翠溝等幾個小景點看一看。明天不耽誤上黃山。想着要充分利用時間,便同意了老闆的建議。
旅館老闆聯繫了導遊,是小的旅遊車,可以乘六七個人。很容易就拼了一車人。去了一個什麼山莊,印象不是太深。那裡竹林很密,好像是《西遊記》的一個拍攝景點。後來就去翡翠溝。
翡翠溝遊人很多。印象中這就是一個行政村開發的景點。據導遊介紹,翡翠溝又名情人溝。在文化大革命時,有三十多個上海知青到溝里遊玩,迷了路。不得不在溝里呆了幾天。在迷路的幾天里,大家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出來后,好幾對知青成了夫妻。為了紀念這件事,當地人便把翡翠溝改名叫情人溝。
翡翠溝就是一條山溝,中間有一條小溪,一直不斷。往返大約需要一個多小時。景色也很不錯。我們去時下着小雨,只好穿着塑料雨衣遊玩了。
當天夜裡,天淅淅瀝瀝下着小雨。但已經到了山腳下,明天無論如何也要上山的。
第二天早上,導遊便帶我們乘車上山。旅遊車可以開到離山門很近的地方。
門票是一百二十元。購票處人很多,我們的票導遊負責,倒是省了不少事。
在進門處,到處是人。進了山門,就有纜車可達半山腰。也有許多人乘纜車的,需要排隊。山路上的人,一個挨一個。路較窄,小心翼翼才能超越前面的人。
因為下着小雨,每個人都有一個塑料雨衣。但雨很小,正所謂“有雨趣而無雨淋之苦”。不穿雨衣呢,衣服肯定也要淋濕啊。
在黃山旅遊,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根拐杖。在其他地方登山,有拿拐杖的,但也有很多人不拿。在這裡卻是人手一拐。可見《賣拐》的廣告做得比較好。
走一段時間,人與人之間慢慢拉開一點距離,不象剛上山時那麼擁擠了。雨也基本停下來。可以脫下雨衣走路了。這可能是最令人欣喜的事情。畢竟,淋雨上山,總會讓人感到一些鬱悶。
山上竹子很茂密。也有很多不知名的樹。許多樹上掛上小牌牌,寫着樹名和屬種。但遊客還是記不住啊。風景那麼多,誰記住樹名了啊。
山路不算太陡。因為有雨霧的緣故,看不太遠。開始,我多多少少有幾分失望。我心中的黃山不是這樣。
快到山頂時,霧上來了,飄飄浮浮,游弋不定。太陽也出來一點,把霧照得五光十色。遠處的山峰時隱時現。有時霧就在你腳下,在你手邊。我不由得感嘆,來黃山幾次,也不敢大言說見過黃山真面目啊。蘇東坡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黃山真面目也不好見。應該說,黃山是有很多面孔的。
蓮花峰是黃山的一個峰頂。據說在我們去之前的五年,只有蓮花峰可上。另外一個峰頂天都峰已經封了五年。為的是恢復它的自然景觀。因此,我們是幸運者。
站在蓮花峰往四周看,千山萬壑盡在腳下。而又雲霧繚繞,是美不勝收的。
黃山有著名的迎客松。這是它的一大景觀。圖片,油畫中都有它的身影。在那裡,我們照了像。在那裡照相的人多得很,要等很長時間才能站在那個理想的拍攝位置。
去天都峰的路要險很多。也有一段上坡路,台階很陡。這一路的景觀相當漂亮。其實上天都峰也不需要太多時間。
在天都峰最高處,立有一塊石碑,上書“天都峰”三個字。因為那裡地方很小,人很擁擠。我們等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單獨照相的機會。沒辦法,只好和別人照成合影像。照片里有我們,也有其他人。實際上,在那裡照相的人,幾乎都要把別人照在鏡頭裡。這樣倒顯得更真實。
從天都峰下來時,在一塊石壁前,我跪下磕了一個頭。除了在黃帝陵磕頭外,便是在這裡磕頭了。原因呢,便是我姓黃,來到了黃山。自己感覺應該有點表示。
黃山有石刻,但比較少。和泰山,華山根本沒法比。按說黃山自古就是名山,我不太清楚為什麼題字會這麼少。當然,從自然景觀看,泰山,華山,嵩山都沒辦法和它比。
鄧小平文革后復出時,在他七十五歲那年上了黃山。可見他那時身體是很好的。黃山留下有鄧小平的題刻。
黃山的路標標的也很好。可以很明白看到去處和路程。整個黃山遊程下來好像是五十多里路。我們共用了九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下山後還不算太勞累。
我們幾個在山上開玩笑說,二十年後還來登黃山。黃山的景觀,再讓我看幾次我也會很高興。但是,二十年後,我們幾個人還會去登黃山嗎?
但願夢想成真吧。再去了,也許是我一生中最快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