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月亮每天交替上升,將大地籠罩在一片聖潔的光明中,勾畫了我們生活的自然背景。而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也有日月,有着伴隨着個人乃至全民族的背景,那就是文化。
音樂不斷
家住蝶園廣場附近,每日從學校回家,必定要接受一場音樂的洗禮,這邊楊臣剛正陶醉地“我愛你,愛着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那邊張含韻嗲嗲地“喜歡酸的甜這就是真的我”又飄來,周杰倫還時不時地湊上兩句“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我不願說這些流行音樂僅僅是時代進步的副產品,它們也用獨有的方式裝飾着我們的城市。它們代表着我們??青春、瀟洒卻又有點放蕩不羈的一代,直抒胸臆,敢作敢為,有時風風火火,有時多愁善感,我們用我們的熱情感染着社會,這些流行音樂也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着我們。流行歌曲受到這樣多人的歡迎不能不說有值得思考的原因。但流行音樂聽多了也會覺得厭煩,那些情愛糜爛的歌詞使我們疲乏,很容易讓自己迷失在這些過於造作而煽情的詞曲中。過度的“追星”式的狂熱也顯出了當代年輕人的浮躁與盲從。
較起前面的流行音樂,我倒是較青睞克萊德曼的鋼琴音樂和美國的鄉村音樂。久居城市的人嚮往郊區的寧靜,而聽多了重金屬音樂,也需靜靜聆聽輕音樂。它能使人變得沉靜、平和,不焦躁,不浮華。我也喜歡貝多芬的《田園》,喜歡傷感的蕭邦,喜歡悲愴的《二泉映月》,喜歡蕩氣迴腸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甚至偶爾還會去聽聽《高山流水》。這些大師的傑作讓我震撼,讓我沉醉,也讓我思考。每聽一次這樣的音樂,就像經歷了一次心靈的凈化。
輕音樂是日,流行音樂是月,它們讓我們既踏着時尚的浪潮,又能聆聽歷史的追問,既表達自己,又接受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