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過後,漫步古街。天陰沉沉的,像要下雨的樣子。微風拂過,讓散步的人兒平添些許愜意。
街面是由青石板鋪成,曲曲折折,似有些年頭。青石板的稜角已被磨得珠圓玉潤。摸上去,清涼的,滑滑的,像是從河裡拾掇起的大塊鵝卵石,較之鵝卵石,卻又多了一股滄桑的味道,微苦而回甜。路中央,是馬蹄所踏出的一道道深深淺淺的印痕,每逢下雨時,便積蓄着雨水,匯成了水窪,流成了小溪,沖刷着石板。
聽老人回憶,這裡以前是馬幫的歇腳鎮,熱鬧非凡,南來北往的客商便在此設市,街上往往是摩肩接踵,揮汗成雨。時過境遷,如今只剩下漸漸消逝的馬蹄印在低聲呢喃往日的輝煌。
街的兩旁,是兩箸深的排水溝,向陽的一面,長滿了綠苔,蔥鬱茂盛,這小小的蘚斑,竟成了古街上最有活力的事物。
古街的老房子依舊保持着當年的模樣,只是裂痕已爬上了雕花的門窗,雕花的門窗已不再鮮亮,鮮亮的明堂已織上了蛛網。若在春光燦爛的日子裡,陽光透過雕花的門窗,映在明堂的地上,還可窺見老人安詳的臉龐,漫步街上,亦可聞到撲鼻的醬香。
天愈發的陰沉,谷風習習,似陰似雨。順着古街望去,我竟看到兒時的小學,現在卻已荒廢,古街盡頭的小學是一幢長方形的三層平頂建築。牆上的白灰大塊大塊地脫落,露出水泥的牆體,像是患了皮疹的病人在無助地呻吟,剩下的還未脫落的牆體也儘是慘淡的灰白色。門窗上的油漆也早已龜裂,露出裡層木頭的紋理。學校中間是一個不大的操場,當初所刷上的白線早已不見了蹤影,只剩下孤零零的籃球架默默地佇立在空曠的操場上,木板已被侵蝕出條條皺紋,唯有固執的鐵圈不肯放下昔日的責任。往四周看去,是一堵殘破的圍牆,圍牆不高,但在兒時,那就是一張愈掙愈緊的網。
網外是廣闊的天地,外面有揮動着大鉗子的龍蝦,有油菜花地里迎風奔跑的少年,有山頂上放飛的風箏。網裡面也不是全無樂趣,水泥地上的彈珠坑依然光滑,牆角的塗鴉依然零亂,衛生角的掃帚依然整齊排放。但是,槐樹下的打鬧卻隨着我們親手種下的槐樹一起枯萎,回家路上的歌聲也飄散在風中,牆角的罰站鬧劇亦不會再上演,彈珠坑雖然光滑,彈珠卻早已丟失,有些東西還在,而有些東西卻再也回不來了……是啊,再也回不來了……雨最終還是落了下來,風卻停了,我望着淅瀝的雨滴,不禁遐想:青石板上的馬蹄印又已匯成水窪了吧。不知從何處飄來一句低聲的哀嘆:“唉,又下雨啰……”
點評:讀此文,就像品一支懷舊的歌,看一幅流動的畫,讀一首滄桑的詩,聽一個老者講訴着古老的故事……一股溫暖又帶些許悲涼的情愫就這樣緩緩地鋪開,流淌在讀者的心裡。文章細膩柔婉、溫潤流轉、虛實相生、至情至理,“有些東西還在,而有些東西卻再也回不來了”,這樣的感情,這樣的感慨,真不相信是出自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