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美德的種子,是黑暗中的一縷陽光,是指引我們走向成功的一盞明燈。在生活中,我們處處被愛,當然也會去愛別人。
但愛是不能忘記的,不論是家人對你的愛,還是朋友對你的愛,或是你對家人的愛,對朋友對祖國的愛,這點點滴滴,我們都不能忘記。
記得有一次,我和父母去爬山。一路上歡聲笑語,可興奮啦!這次我們去的可是樂山!說起樂山,想必大家一想到的就是德山大佛吧?答對了!今天我們就有心目睹這一宏偉的樂山大佛啦,遊覽這一美麗的樂山啦!
我們乘車沿山路盤旋而上,到了目的地,麥海門票就開始啦我的樂山之旅了!
剛進門,就看見啦一座卧佛,大約長70多米。導遊給我們介紹說:“樂山共有幾千座佛像,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樂山大佛了!”接着又給我們介紹了樂山大佛的大致情況,“樂山整座就像一個人躺在江水之上,有手有腳有鼻子有眼,而樂山大佛就位於人的左手部。”聽完導遊的一番講解,我十分激動,迫不及待的想一睹這樂山的風采,迫不及待的想一睹那美麗的樂山大佛!經過艱苦的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樂山大佛腳下。在樂山大佛腳下,我們就像一隻小螞蟻,懼導遊說,關於樂山大佛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據唐代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和明代彭汝實《重修凌雲寺記》等書記載,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貴州人,結茅於凌雲山中。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和尚見此立志憑崖開鑿彌勒佛大像,欲仰仗無邊法力,“易暴浪為安流”,減殺水勢,永鎮風濤。於是,海通禪師遍行大江南北、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開鑿大佛。佛像動工后,地方官前來索賄營造經費,海通嚴詞拒絕道“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地方官仗勢欺人,反而說:“嘗試將來”。海通從容“自抉其目,捧盤致之”,“吏因大驚,奔走祈悔”。海通這種專誠忘身之行,激勵眾心,克誠其志。”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大約過了十年的時間,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着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任戶部尚書赴任,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韋皋始撰《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載錄了開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側臨江峭壁上。
我真佩服海通,樂山大佛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真為中國自豪,為我是中國人驕傲!
“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對,這種愛是不容忘記,不容背叛的!
實驗初二:蕭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