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是位於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美兩國軍隊分別進佔朝鮮北南部,接受日本投降,後來就成為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分界線,通稱“三八線”。
而“三八線”對於我來說,是從7歲那年起就不得不說的事情,是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調味劑。
7歲那年,剛上小學,那個時候不懂什麼是“三八線”,只知道老師讓我們好好相處,既然老師都說了,那麼我們就一定會執行命令。那些日子大家彼此都相處得很好,也沒有什麼顧及,“三八線”似乎沒有起到什麼作業。
10歲那年是“三八線”最為“猖狂”的一年,放眼望去,幾乎大家的桌子上都是“三八線”,用粉筆畫的,用小刀刻的,還有壓上幾本書作界線的……男女生好像誰都不服誰。
“喂,過線了。”
“你以為我想過啊,哼!
這是我和同桌每天必須說的。用小刀刻的那條線,似乎就成了判斷我們會不會吵起來的根據。幾乎是每節課,只要想起“三八線”就要低頭看看自己的領土有沒有被侵犯,如果有一方過線了,那麼先是胳膊相互擠來擠去,再是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接着就是相互在對方的書本上亂畫。那個時候,看見同桌就像看見敵人一樣,恨不得目光都是帶電的,氣氛及其緊張。
“三八線”在那一年進入了“鼎盛時期”。
13歲我升入了初中,原本以為在中學“唇槍舌劍”會進一步升級,但是過了一陣子才發現,初中似乎用不着“三八線”,大家都不去在乎那點以前自以為不可侵犯的空間了,就像回到了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不會為一點小事而生氣、而吵架,更不會相互報復。走出了小學,面對的是不一樣的我們,長大了的我們。
如今,當年的那些“三八線”或許已經消失,或許成為了我的學弟學妹議論的話題,也或許被刻畫地更加深。但是不變的是我們成長的痕迹,是我們一路走來的風景,也是我們永遠銘記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