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也是從《三國演義》中,我發現了其實,諸葛亮並不聰明。
第一,諸葛亮,作為蜀國執掌大權的宰相,他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這看上去很令人欽佩,但無意中卻限制了人才的發展。經如任免一個縣官的小事,諸葛亮也要親自處理。難怪,司馬懿會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後來,諸葛亮死後,蜀國人才青黃不接,才造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
第二, 諸葛亮的不聰明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才,蜀國君臣平庸。“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證明;劉備死後,在諸葛亮執掌大權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卻也未能保住蜀國的江山,可見其才氣平平。
第三,諸葛亮不僅不會招賢,還不會用人,首先是關羽。(一)戰場上無情意可言,倘若在赤壁之戰中華容道上把關羽、張飛或是把關羽、趙雲兩人位置調換一下,這樣不是讓關羽還了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的不殺之恩,又可以活捉曹操,不是兩全其美么?但是諸葛亮並沒有這樣做。他錯用關羽,結果放虎歸山,讓曹操有機會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二)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格高傲,剛而自矜,有勇無謀。關羽失荊州,使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兩路出兵北伐的計劃落空。其次是馬季。馬季幼熟讀兵法,好論軍計,甚為諸葛亮所器重。但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卻不以為然,還經常同他談論兵法,有時通宵達旦。錯用馬季,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自己也差一點淪為司馬懿的階下之囚。
第四,不自量力和沒有自知之明是諸葛亮最不聰明的一個表現。明知道蜀魏實力相差巨大,況且,劉備死後,蜀國元氣大傷。但諸葛亮還要六齣祁山,進攻魏國。雖說此時吳蜀已經言歸於好,但諸葛亮雖然說是和東吳聯手,卻一意孤行,獨自行動,結果屢戰屢敗。倘若吳蜀聯盟,東西夾攻司馬懿,那麼最終恐怕就不是三國歸晉了。如果說一兩次的失敗是情有可原的話,那五六次的過失,只能說是諸葛孔明的不智了。
雖然說諸葛亮在一些戰役上取得了勝利,但畢竟在統籌全局或是在一些關鍵的細節上,他畢竟是錯了……
諸葛亮聰明么——讀《三國演義》有感 標籤: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 《三國演義》有感作文 讀《三國演義》作文 讀《三國演義》后感作文